美国“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经最爱用来评估股市估值的指标,如今攀升至历史新高,引发市场是否再次陷入过度乐观的担忧。
这个指标被称为“巴菲特指标”,是用来衡量美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与美国国民生产毛额(GNP)之间的比例。巴菲特在2001年“财星”(Fortune)杂志的专栏文章中,称该指标“可能是衡量任何特定时刻估值状况的最佳单一指标”。这项指标也曾被著名投资人琼斯(Paul Tudor Jones)等引用。
巴菲特曾在2001年的演讲中表示:“如果这个百分比下降到70%或80%附近,买入股票对你来说可能会非常有效。如果这个比例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部分时间那样——那你就是在玩火。”
如今,该指标高达217%,不仅远超网络泡沫时期的峰值,也超过了2021年疫情后市场反弹时创下的190%高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股市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估状态,股票市值增长速度远超美国经济的实际成长。这波涨势主要由科技巨头所带动,这些企业在人工智慧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市场因其对未来前景的乐观期待而给予了极高的估值。
其他估值指标也在发出类似警讯。根据订制投资集团(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数据,标普500的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最近攀升至3.33,创下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00年网络泡沫高峰时为2.27,而疫情后市场热潮时曾达到3.21,但之后估值有所回落。
尽管如此,一些人认为“巴菲特指标”可能不再具有过去那样的意义。过去20年美国经济已发生巨大转变,变得不那么依赖实体资产,而更依赖科技、软体与智慧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