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2020年疫情后各国央行印的钞票,已经超过了2008年以前5000年的累计印钞总量!
鲍威尔、耶伦齐齐吆喝,“别慌!通胀可控,通胀回升只是暂时”。风险飙升的危机时刻,极度的不确定性会造成严重后果,在风险高的时候央行们承认自己看不准会很难让公众接受,假装自信是央行们的首选。
假装能看清未来……
一 惩罚真话,奖励假话
毋容置疑,央行们可以在短期很出色的完成任务。
正如医生们也可以通过给病人注射止疼药假装治好了患者,但问题是医生并不知道用止疼药治病的终极点在哪里。今天打止疼药可能有效果,明天打止疼药却可能会导致病人挂掉,界限在哪里?
央行们也不知道给经济体打止疼药的终极点在哪里,央行们可以完成的任务与无法完成的任务之间也缺少界限,这是一种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无偏见的评价才是人类理性的基石,但是,客观陈述不确定性,并不是个人和机构想要的。所谓的理性,更多时候是建立在虚假的自信(自以为有确定性)之上。
各国央行表现出对不确定事物的自信,会比持有公正的不确定态度更受人推崇。有假话需求,就会有假话供给。
市场经济的优劣同源,它会奖励那些满足公众需求的人,却并不关心其中潜藏的道德问题。它会奖励卖真药的,也会奖励卖假药的。在对待不确定性问题上,它惩罚说实话的人,而奖励说假话的人。
它激励央行们假装掌控了局势,它激励央行们伪装出自信。
二 传染与故事
然而,央行们的这种过度自信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传染效果可能还强于新冠疫情。央行们的自信缺乏证据支持,但民众却仍会受到央行们的自信传染。
随意复盘历史,都会发现央行这种自信严重缺乏质量,但不妨碍民众仍会被央行自信态度感染。这是为何?
因为大脑直觉试图通过最少的、最简单的信息,在一个最复杂的体系中迅速找出确定性,并指导自身行动。直觉会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片段(而不深入考证真假)去自行补全瑕疵,构建“央行可以完全掌控经济走势”、“央行不会让房价跌”、“央行不会让股市跌”等等剧情连贯的、因果线简单的、可以很好的满足自身确定性诉求的故事。
三 直觉的灾难
人的大脑有两套系统,心理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将大脑的两套系统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
1)系统1是直觉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少量的、缺乏连贯性的、质量不确认的信息,系统1会自动修补瑕疵信息,补全连贯性,忽视发生概率小的信息(注:直觉系统无法对抗肥尾风险,尾部风险指发生概率极小但破坏性极高的风险。当今社会在央行们货币政策干预下,尾部风险在放大,尾部风险放大被称为肥尾风险),然后构建出一个完整故事,再从记忆中寻找历史相似场景,进行场景比对套用,指导自身迅速作出决断。系统1是快速而鲁莽的,但系统1反馈迅速,且不额外消耗精力只需基本能量即可维持。
2)系统2是逻辑系统。调用更大量历史信息归纳出逻辑,再进行逻辑推演,耗费大量精力,深入思考后作出决断(这是逻辑学的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缺乏套用场景的陌生情景(或可疑场景)下,系统2会启动,进行审慎决策,但会额外消耗精力和能量。
物种进化过程中都会尽可能的节约能量,懒是一种天性,无论是动脑还是动体,都会消耗能量。所以,大脑绝大多数时候是由系统1主导,系统2会处于休眠状态。
系统2喜欢休眠,这决定了调用大量历史数据来考究所获信息的质量的过程很少发生。在不动用系统2考证的背景下,系统1会被央行的表态与信心所感染。但凡从历史数据中去比对下,系统2就会知道央行对抗危机的记录有多糟糕,就会知道央行所谓的信心根本就是句假话。然而,缺少了系统2启动,系统1会把央行自信作为关键证据,自行构建具有连贯性的故事,指导自己无视高风险进行投资。
结果,对恶劣环境的不确定性了解不足,导致大众承担了本可避免的风险,最终会导致大众的灾难。
四 放大社会赌性
央行们的信心是放大风险的主要因素,被央行自信所放大的经济风险可以分为三层:
1)金融泡沫。
2)实体投资激进,供过于求。
3)激化社会毒性。社会进步的力量源于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人有损失厌恶心理,个体处境良好之时,有确定性偏好,喜欢稳赚,更利于合作共赢。但当个体陷入困境时,不再喜欢确定性收益(嫌少),反而更喜欢放手一搏,这时零和博弈会泛化。当社会杠杆率较高时,陷入债务困境的个体会同步增多,债务性社会就会有更强的赌性,合作共赢就会被零和博弈替代。金融对赌和制贩假冒伪劣等试图一夜暴富的行为会增多,社会发展动力就会下降,进入存量博弈阶段。而每个人的损失厌恶心理都不喜欢自己的蛋糕变小,存量博弈会加剧社会的对抗性。对抗性导致报复行为增多,将经济问题扩展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反过来继续压制经济,让蛋糕变小。
一个问题是:止疼针依赖可能是治病良策吗?
五 论盘感
金融投机特别讲究盘感,盘感似乎是一种很玄学的东西。但其实,盘感也可以被训练出来:
1)广泛的信息,获取更多的可套用场景。
2)有效的线索,可以提醒系统1当前操作应该套用哪个历史场景。
3)高效度、重复的有规律的环境。没有规律,场景套用正确率会剧烈下降。
4)重复训练、反复强化。进行实战利用高质量反馈信号反复训练自身的场景套用能力,提高对可套用场景的敏感度和正确率。
最终,各种场景烂熟于心,一些微弱线索即可以激发系统1自动补全瑕疵信息,进行正确的场景套用,从而提高预判正确率,形成盘感。盘感源自系统1的快速场景套用能力。但盘感形成需要高效度,有规律的环境,只有这种环境才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反馈信号,才能利用反复训练提高场景套用敏感度和正确率。
金融市场环境是有规律的吗?
当前金融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有:
1)群体心理,无法影响走势的小资金聚合体。
2)可以影响市场走势的大资金。
3)央行行动与央行之间的跨境竞争。
当前的金融市场主要受央行政策和大资金主导,而非群体心理主导(群体心理研究是股票技术派的根基),摸清央行和大资金的行动规律似乎更有助于建立盘感。但终归,市场环境是受三种力量角力影响,尤其是基于系统1而建立的盘感会无视肥尾风险。短期金融市场是否是有规律的见仁见智,盘感是否一直值得信赖具有相当大的可疑性。
在毫无章法的环境中(或者就是你找不到规律的环境中),提取历史信息进行简单比对和计算(而非根据盘感),更容易找到正确走势(找出经济周期阶段并顺应趋势投资是个比较简单的事),但以此来指导投资耗时会很长。而在赌性重的社会里,没有人会喜欢慢慢变富。
喜欢追寻盘感的人,大概永远都会比喜欢通过简单数据找出经济周期规律的人多。
所以,投资可以很容易,投资也可以很难。
六 挤兑正在来临
高杠杆率加重了社会赌性,社会赌性进一步抬高金融泡沫。
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金融权利对应的是一种实物提取权。金融脱离实体而膨胀,大量的金融权利行使还有保障(行使实物提取权)吗?
总有一部分聪明资金会发现这个漏洞从而抢先行使实物提取权。大量现存的金融权利行使将诱发对实物提取权的踩踏性挤兑。金融泡沫的结局,必然是对实物提取权的踩踏性挤兑。
1930年代,金融泡沫踩踏挤兑货币资源——黄金,反过来就是其他物资相对黄金下跌,导致西方陷入长期通缩(商品相对于黄金下跌)。
1970年代,黄金美元脱钩,黄金沦落为普通商品,金融泡沫踩踏挤兑变为对商品的挤兑,西方陷入长期通胀(商品相对于纸币上涨,但相对于黄金同样是下跌)。
通缩与通胀,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金融过度膨胀后踩踏性挤兑(行使实物提取权)实物资源的一种表现,不外乎是踩踏型挤兑货币资源,还是踩踏型挤兑物资资源。
印钞的最后,必然是踩踏性挤兑。
踩踏性挤兑,准备好了吗?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谷建芬:虽然那英是我徒弟 但面对刀郎我也. |
2 | 北京出现习下台讯号 与“四人帮”倒台前相 |
3 | 北京出现习下台信号 |
4 | 事关习近平!中国成立一新机构 名字令人叫 |
5 | 2025第一炸!习又一嫡系出事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出国 | 旅泉 |
2 | 陈辉上将不可能是胡锦涛人马 | 胡亥 |
3 | 全聚德烤鸭倒闭了,全国高校思 | 体育老师 |
4 | 人不可貌相 | 云儿云儿 |
5 | 一地鸡毛/中央最新决定/你知道 | 体育老师 |
6 | 访台一周归来的女研究生对自己 | 体育老师 |
7 | 先天下之忧而忧 -深切纪念前总 | 玉质 |
8 | 吉米卡特盖棺论定 | 施化 |
9 | 写西藏的李江琳走了 | 湮灭之城 |
10 | 为何毛泽东至今都是热点人物? | 赵大夫话室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MAGA目标宏远脚踏实地.若 | 木秀于林 |
2 | 2025:中美在不同轨道上会撞车 | 阿妞不牛 |
3 | 全世界最难忘的“中美友好合作 | 文庙 |
4 | 台奸是否已经泛滥 | 右撇子 |
5 | 卡特-里根, 奥巴马/拜登-川普 | 芹泥 |
6 |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出国 | 旅泉 |
7 | 中国人群体性的十个恶习 | 汪翔 |
8 | 吉米卡特盖棺论定 | 施化 |
9 | 中美友谊故事征文 | Shanechen |
10 | 天之大棋 | 特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