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孙宏斌与王健林说法一致

www.creaders.net | 2025-10-25 17:02:32  史之春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两年来,全国房价一路下跌,过去那种买房就能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人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房价跌到底了没有?再过五年,房价又会是什么情况?

孙宏斌和王健林的预测

回溯起来,房地产的 “黄金时代” 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上世纪 80 年代,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这可真是给老百姓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都是单位分房,后来能自己选房子买,房产第一次成了普通人家能拿到手的资产。

那些早年敢于尝试、勇于 “吃螃蟹” 的人,后来都成为了改革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某县城居民王大爷便是典型例子。

上世纪 90 年代初,他花两万多块钱在县城中心买了一套老破小,当时身边人都笑话他 “脑子发热”。

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这套房子拆迁,直接换了两套新房,还补了几十万现金,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一下就提上去了。

不光是小县城,大城市里更是如此。

那些在浦东开发初期、北京通州规划落地前就买房的人,几乎都靠着房子实现了阶层跨越,从普通工薪家庭变成了家境殷实的 “有产者”。

孙宏斌与王健林说法一致
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一列开足了马力的火车,只要能挤上车,就能跟着分一杯羹。

“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差价”,这句话在当时可不是夸张,而是实打实的现实。

可热闹背后,隐患早就悄悄埋下了。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了,虽然当时靠着政策扶持,行业很快就缓了过来,但有两位大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孙宏斌在融创的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市场下行的时候,过高的融资杠杆可能会让企业万劫不复。”

王健林的态度更直接,他公开表示:“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连续繁荣五十年,房地产的红利期总有尽头。”

没多久,万达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轻资产转型”,把手里的大量文旅项目和酒店打包出售,当时还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他 “太激进”。

孙宏斌与王健林说法一致
可现在回头看,正是这份提前布局,让万达在后来的房地产寒冬里站稳了脚跟。

不得不说,大佬的眼光确实毒辣,他们早就看透了市场的本质。

房价已经不涨反跌

真正的变化是在 2021 年,这一年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第一次一起下跌,就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张倒了之后,后面的跟着倒。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一年新出生的人口比以前少了很多,房地产最依赖的 “人多买房” 的优势开始慢慢没了。

从那以后,房价下跌的势头就没停过,到了 2024 年,大家都说这是房地产 “清理问题” 的一年。

不少小的房地产公司因为欠了太多钱撑不下去了,虽然政府出台政策帮忙,烂尾楼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买房的人心里还是没底,不敢轻易下手。

到了 2025 年,房价跌得更厉害了,三四线城市成了重灾区。

那些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持续外流的小县城,房价比巅峰时期直接腰斩,以前卖 8000 一平米的房子,现在 4000 块都难找到买家。

连大城市也没逃过,远离市中心的远郊,房价跌幅超过 20%。

有些 2019 年卖 180 万的刚需房,现在二手房成交价就剩 140 万左右了,算上这几年的房贷利息,亏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也让更多人开始焦虑:五年后的房价,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房地产的未来

要想预判 2030 年 180 万房产的价值,首先得弄明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到底被哪些因素左右着。

首当其冲的就是 “供大于求” 的矛盾。

一方面,2024 年全国没卖出去的商品房还很多,三四线城市要把手里的房子卖完,得花 47 个多月。

另一方面,想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2025 年人口出生率降到了 7.2‰,去世的人比出生的人还多,自然增长率是 - 1.3‰。

估计到 2030 年,65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会超过 20%,而真正需要买房的年轻人却在减少。

更实际的是,年轻人买房压力太大了。

面对高房价和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不少 90 后、00 后都说 “不买房也能过日子”,想法变了,想买房子的刚需自然就少了。

政策方面的预期也很重要,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房产税。

虽然还没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收,但大家都觉得 “手里房子多,可能要多花钱”,那些靠买房赚钱的人就开始卖房子了。

还有一些以前大家抢着买的房子,现在也不那么吃香了,比如离市中心远的文旅房,疫情之后去玩的人少了,房子一直空着。

还有以前炒得很火的 “学区房”,现在教育政策变了,要求教育资源均衡。

这些房子的价格也明显降了,这都说明房子值钱的逻辑正在慢慢改变。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2030 年的房价不会所有地方一起涨或者一起跌,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房子,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大。

具体到 180 万的房子,未来值多少钱,差别可能会很大:

如果是一线城市中心、周边学校医院地铁都齐全的房子,凭着资源稀缺,大概率能保住现在的价值,甚至能涨一点。

如果是二线城市里不在市中心、也没啥好配套的刚需房,可能还能维持现在的价格,想大幅涨价基本没希望。

但要是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那种人不断往外走、也没什么像样产业的小县城,180 万的房子很可能会贬值,到时候就不值这么多了。

不过不管在哪个城市,有一点是肯定的 ——“房价会一直涨” 这个老想法已经行不通了。

房地产市场不会再出现以前那种 “随便买套房子都能赚” 的情况。

以后大家买房,更多会看这房子住得舒不舒服,而不是想着靠它赚钱,市场会变得更理性。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