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花3.5万元到日本买房:低价背后的浪漫与匮乏

www.creaders.net | 2025-02-10 09:16:08  南方周末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农历新年伊始,远在日本北海道小樽的雪,已积成半尺厚的棉絮状。在低价买下的一户建房子里,摄影师尼鹿和朋友一起围炉取暖。

一个月前,“中国人3.5万元(以下货币均为人民币)到日本北海道买下一户建”的消息,冲上社交媒体热搜。

在日本,一户建通常指的是独立住宅。由一个小院、停车场、部分私有道路,以及2至3层的木造小楼构成。

网友惊叹于价格与面积的强烈反差:170平方米,有四卧、两厅两厨二卫,还有仓库、地窖和多个储物间。

这让许多中国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日本房产市场,尤其是北海道地区那些看似 “白菜价”的房产。

然而看似诱人的低价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形成本与生活不便之处:高昂的维修费用、稀缺的医疗资源、不便的交通……

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不要被“低价”二字所迷惑。尼鹿认为,一定要多看房子,多了解后,再作决定。

此刻,小樽的雪仍在下,鹤岗的暖气管道轰鸣如旧。那些带着行李箱的人,有人找到了心安处,有人仍在风雪中寻找答案。

花3.5万元到日本买房:低价背后的浪漫与匮乏

一个月前,“中国人3.5万元人民币到日本北海道买下一户建”的消息,冲上社交媒体热搜。这让许多中国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日本房产市场,尤其是北海道地区那些看似 “白菜价” 的房产。(受访者尼鹿供图)

低价买下日本老房

尼鹿对小樽的冬天情有独钟。

她漫步在街头,脚下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路旁的木质建筑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浪漫的油画。这里很适合拍照,仿佛电影《情书》中那充满文艺气息的场景。

作为一名摄影师,尼鹿来小樽工作和旅游的次数多了,就萌生了在这里定居的想法。

这套建于1966年的房子,虽然楼龄较老,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过整体翻新。当尼鹿第一次走进这所房子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有些惊讶。

房子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0平方米。内部布局合理,有4个卧室、2个客厅、2个厨房、2个厕所,还有仓库、地窖和多个储物间。

更幸运的是,房子里家具家电配备齐全,可以“拎包入住”。

“内部空间布置得比较合理。”尼鹿告诉记者,由于原房主急售,仅开出了3.5万元的低价。房屋内的其他状况,基本上没有损坏。

尼鹿将这一消息分享在她的社交平台上,还配上了房子的照片和视频。照片中,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温馨而宁静。视频里,尼鹿开心地在各个房间穿梭,展示着自己的“新家”。

这一分享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尼鹿瞬间成了网络话题中心人物。

不过,有人羡慕不已,有人则表示怀疑:“3.5万就能买170平,还带家具家电,这也太不可思议了!”“是不是有什么陷阱?”

尼鹿向记者解释,几年前,原房主买了这套房子,用来度假,后因年事渐高,于是打算转手,对价格也很爽快。

“如果是事故房,中介会提前告知。”尼鹿补充道,在办理购房手续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繁琐的程序,但在当地房产中介的帮助下,一切还算顺利。最终,加上手续费和维修费,尼鹿总共花费6万多元,就拥有了这套“精装修”的一户建。

与东京市中心到处都是高楼林立不同,小樽市以低矮的建筑为主,街道也比东京宽一点。此外,日本的一户建,很多都建在离车站较远的地方,离车站近的都建成了公寓楼。

尼鹿在物色这套房子时,最看中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步行至小樽车站仅需10分钟;两三分钟就可以到达日常采买的社区超市。要是需要前往大型超市,驾车5分钟就到了。

“当时买的这套房子是捡漏。”尼鹿说,因为原房东急售,如果不卖出去,他还要过来铲雪,不想再承担维护成本。“这个价格,在小樽市来说,算是可遇而不可求。”

郑利泉在日本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日常经手的交易中,小樽市中心的一户建价格,通常在20万元上下波动。

郑利泉还透露,小樽的房产市场近年来整体比较平稳,但偏远地区的房子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等因素,价格会偏低一些。

在低价买下的一户建房子里,摄影师尼鹿喜欢和朋友聚在一起围炉取暖。(受访者尼鹿供图)

“低价房陷阱”

在小樽,低价的房子往往带有隐形的“加价”。

郑利泉在北海道做了十年的房产顾问。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一户建的维修清单:防白蚁处理年均3000元,屋顶翻新每坪(3.3平方米)需4000元,而北海道的“雪害保险”更是刚性支出,年费可能在2500元到8000元之间。

这些费用,对于许多初次购房者来说,往往是意想不到的负担。

郑利泉见过太多“候鸟业主”的困窘。他回忆,曾经有一位中国买家,因为忘记冬天过来铲雪,积雪压塌了邻居家的围墙,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纠纷。

“铲雪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郑利泉算了算,除雪机械租赁费每小时250元,人工费更贵。例如,50平方米的小型住宅,清扫费用可能在720元左右。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小樽,医疗资源匮乏,给当地居民和外来购房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里生活了七年的陈明峰,对此深有体会。

两年前,他的妻子在半夜突发急性肠胃炎,疼得在床上打滚。陈明峰赶紧拨打急救电话,然而救护车却因为道路积雪和交通拥堵,过了近一个小时才赶到。“那一刻,我真的感到无助。”陈明峰说,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市区有点远,医疗资源少,再加上天气原因,救护车来得特别慢。

陈明峰的经历并非个例。

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即使是常见的病症,也需要驱车前往札幌等邻近城市就医。且小樽本地的医疗设施营业时间较短,夜间和周末的急诊服务几乎无法满足需求。

交通问题也让陈明峰头疼不已。他的房子位于小樽郊区,周边公共交通极为不便。每天早上,他都要步行二十多分钟到最近的公交站,而公交班次又少,稍有不慎就会错过,导致一天的计划被打乱。

“有时候早上起晚了,或者路上耽搁了,错过一班车,可能就要等上一个小时。”陈明峰苦笑道,“这里的公共交通不像大城市那么方便,尤其是冬天,路面结冰,步行更加困难。”

郑利泉透露,在小樽生活,看似是一个实现生活梦想的捷径,但背后隐藏的隐形加价和生活不便,会给购房者带来诸多困扰。

“很多人被低房价吸引,觉得在这里买一栋房子,过上田园生活是件很美好的事。”他说,但实际上,这里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此外,除雪、维修、保险等费用加起来,可能比买房本身还要贵,要避免陷入“低价房陷阱”。

郑利泉见过太多“候鸟业主”的困窘。他回忆,曾经有一位中国买家,因为忘记冬天过来铲雪,积雪压塌了邻居家的围墙,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纠纷。(受访者尼鹿供图)

不过在小樽,远离内卷的日子毕竟温和许多。除去房租,剩下的钱用来支付日常开销绰绰有余。

尼鹿选择小樽,有着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她将购买的一户建改造成摄影工作室,主要承接写真业务,客户大多是情侣。虽然定价相比东京低了30%,但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风格,月均订单仍超过20单。

“近五年移居北海道的中国人中,43%选择开民宿、手作店等‘非标准化职业’。”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山田昌弘研究发现,这些年轻人不像本土人背负“成功期待”,反而更擅长将兴趣变现,转化为实际的收入来源。

当新年到来之际,房产中介们不约而同地更新了宣传语。小樽打出了“房价是梦想的启动金”。中介橱窗的倒影里,东亚青年们匆匆掠过的身影,在低房价的映照下,清晰地折射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0


热门专题
1
AI
6
万维专栏
11
以哈战争
2
川普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俄乌战争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大S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中美冷战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