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外媒:中国房价暴涨时代真的过去了

www.creaders.net | 2017-04-19 19:14:12  凤凰国际iMarkets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者:资深媒体人黎岩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4月18日,在实施重锤“限购令”满一个月之际,北京祭出了第12项房地产调控措施。

  这项措施貌似和购房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北京市所有科研、工业、酒店等用地不能再更改规划为住宅,但实际上,这是对于房地产业精准而犀利的一针猛药。

  自从“地王”变成一二线城市土地出让时的常态,变更土地规划从而调整房地产产品形态,几乎是开发商最大的依靠。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高价买来的土地已经几乎完全没有利润空间。往往要等到实质开发阶段,开发商再私下做工作,用消防安全、增设幼儿园或菜市场等公共设施之类的理由更改土地规划,由此改变容积率或户型,争取到利润空间。

  半个月前,一位在房地产业界深耕了近十年的从业者谈及这次全国范围内的限购时,曾带有几分忧虑地说,他最担心的是出台政策要求绝对不能调整规划,这将使得公司囤下的几块高价地彻底成为被高位套牢的烫手山芋。

  在接连扔出11项调控措施之后,这项最被开发商担忧的措施在北京正式出台了。而且可以预期的是,在当下的形势之下,规划部门不敢铤而走险地打任何“擦边球”,政策效果在实施中不会打折扣。

  至此,这一个月以内北京出台的调控措施,足以成为一个样本,用来证实市场上一个早已有之的猜测——作为拥有足够行政能力的一方,政府从来就知道房地产真实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也完全清楚即使在货币政策不收缩的前提下用什么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房价。以往的调控纷纷沦落为“空调”,只是因为不愿意下狠手。

  如果梳理一下从3月17日起陆续出台的调控政策,会发现它不像以往那样是简单的三板斧。过去的房地产调控逻辑更多地是在用行政手段强制压低市场需求,抬高购房的门槛,使得交易量降低,再由此逼迫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或业主不得不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手里的房屋。但是,上涨预期仍然在,宏观大环境也没有变化,再加之房地产业在GDP上所占的巨大份额,每次限购时都只是会造成微小的价格回落。能够坚挺过限购期的开发商或房主往往选择捂住房产,而缓降的房价则在不断刺激刚需购房人的神经。于是,每当限购刚刚放松,刚需们就迅速冲进场内,使得每次限购调控都变成下一次涨价狂欢的前奏。

  此次调控,起初仍旧祭出的是这些老套路,二套房“认房又认贷”、离婚1年内购房按二套房贷执行、认定时缴纳个税标准从严等,都旨在抬高门槛,把资金不足的刚需排除在购房者之外。整治商办类项目,是堵住住宅限购后的下一个市场热炒题材。而教委对“学区房”的整治,则是与这一轮最疯狂的炒作题材针锋相对。因而,市场上对此并无太多担忧,甚至在开年房价疯涨的时候市场上就早早预判了调控的发生。在一项项调控措施落地时,这些早有预备的专业炒房人或开发商甚至会有“靴子落地” 的安心感。

  而值得拿出来重点说一说的是随后出台的一些政策,看似很微小很无厘头,却准确地打在了市场运行链条的潜规则上。

  最大的招自然是今后5年和今年北京的土地供应计划。今年北京住宅供地1200公顷,以保障3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未来五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拟建25万套房。同时,20万套在途的商品住房项目也在加快入市。

  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大,2012年北京市公布的“十二五”期间供地计划为9300公顷,实际完成了6959公顷,比未来五年的计划供地数多出了将近1000 公顷,而众所周知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供地计划完不成的概率要远大于按期完成。但是,如果加上对人口膨胀因素的计算,这一供地数就多得有点吓人了。

  过去的五年里,北京每年平均以增加70万常住人口的数量在迅速膨胀,而未来五年的人口增加数上限还没有超过150万。雄安和通州两处高度配置行政资源的人口疏解重地已经准备就绪。

  在这种情况下新增的住宅加上原有的存量房,将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不是需求端的,而是供给端的。这种情况在过往的调控中殊为少见,原因很简单:压制需求只能造成短期上的房价下跌,增加供给则更能直接有效作用于房价。一旦真的从供给端下手,就可以认定是开始“动真格的”了。

  对中介的打击更值得细说。很多人难以相信的是,这轮房价上涨对于京沪深等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城市来说,中介的作用甚至大于开发商。举个例子,从去年年初以来,北京热点小区的中介就都是这样玩转市场的:找到想出手的房主,告诉他上一家同等户型的签约金额,之后提出独家代理房源,承诺在两个月内以高出上一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成交,并当场给出几千至一万不等的“独家代理费”,如果逾期未成交,“独家代理费”就归房主所有。对于卖主来说这是一次毫无风险的交易。如果成交了,能够坐享红利。即使没成交也没有太大损失,最多是把房子重新挂出去,而且还能得到一笔代理费。

  用这种方式,几家大的中介公司几乎垄断了北京热点小区的全部二手房房源。而在一个单边上涨预期背景下的商品市场,一旦做到了货源垄断、渠道垄断后,中介的话语权就大得出乎人们预料。

  此次调控中那些看似颟顸的禁令,如禁止出现“升值潜力无限”、“学区房”、“买一层送一层”等宣传词汇,禁止新房源比旧房源成交价高等,实际上针对的都是中介在渠道和货源上的垄断性。而措施则是最为狠辣的“一旦违令、立即封店”。从前在中介界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次调控中变成了“毫无议价空间”。

  实施半月间,北京已经查封了三十多家中介门店,并倒逼几家行业龙头做出了近乎苛刻的从业承诺。在北京使出第12招调控的同一天,在北京二手房市场占据近七成的链家做出公示:未来二手房主在挂出一个月之内要求涨价的话,这处房源将被无条件下架。这几乎是一个自断双臂的做法,是让中介商赖以为生的渠道和房源进行左右互搏,但这也是政策高压下想保持企业生存运转的唯一做法。

  一个月内,市场预期已经冷下来了,但是房价仍在上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效,并非短短一个月就能总结的。但可以看出的端倪和趋势是:如果已经将市场潜行若干年的潜规则端上台面,公开予以重拳。那么,房价暴涨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不过,同时也能够印证的一点是:政府的期待始终是房价平稳或缓涨,甚至不排除会做好出现一定幅度下跌时的预案措施,但绝对不会真的希望房价出现实质下降,更不用说是大幅下跌。毕竟全国累计超过300万亿的房地产市值,已经和政府形成了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密切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从陆续在31天之内凑足一打的调控措施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套有着成熟逻辑的组合拳:先循常规、再补漏洞、继而捻死潜规则。而现在在政府手上,还至少有每年轮换调整学区、禁止某个时间段内成交(如两年)的二手房再度上市、调高最低过户计税价格等几张蓄而待发的牌可以打。

  没有一次性打出所有牌,而是不断加码,这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至今为止,政府仍然没有要彻底降低房价的意愿,但是抑制住房地产业快速上涨的决心已经非常明显,力度也大于以往的各次调控。同时也会反向印证:一旦调控意愿减弱,政府也可以反向地给各项措施解锁,届时无须再行公布,只需要在执行过程中适量放宽就能够对市场形成缓慢而稳定的预期。

  所以,最近总有人来问我还是不是应该买房,那我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有自住需求,同时希望房子能起到保值作用的,就买。没有必要的自住功能,希望房子能够成为有效投资品的,别入场,小心因无法及时变现而造成资金紧张。因为房价暴涨时代已经过去,但上涨时代仍在继续。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