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公司贷款的成果只是为购买自己的股票融资,那将形成一个可怕的循环。这种事情可能正发生在中国券商身上:它们近五分之一的自由流通股由借钱购股(这被称为融资交易)的投资者所有。从整个市场来看,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在一年内增长4倍,至3500亿美元。根据券商的估计,这占市场自由流通股规模的十分之一。
这些数据应该让人害怕,而市场终于感到害怕了。上周五,沪深股指各下跌7%。市场回调早该出现了。在上周五之前,上证综指今年迄今的回报率为40%。表现更为活跃的深证成指(拥有更多科技和医疗企业)同期翻了一番。中国的股指不再廉价。深圳股市2016年预期市盈率为30倍,两倍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Nasdaq),尽管它提供较高的盈利增速。然而,推动股市近期上涨的原因并非增长前景:此轮涨势的主要推动力是由流动性驱动的价值重估。经济复苏尚未成真。
并非所有中国股票看上去都很昂贵。再往南一点的香港股市处于低迷状态,与中国内地相关的H股指数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只有8倍。该指数今年的回报率只有区区11%。这或许是有原因的。该指数的成分股(多数为银行、房地产公司和汽车制造商)并不像边界另一侧的深圳股市那样令人兴奋(例如深圳上市的武汉金运激光(Wuhan Golden Laser),历史市盈率高达666倍)。
抛开H股,香港有着更多机遇。乏味、老派企业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为个位数,包括电路板制造商建滔化工(Kingboard Chemical)或玻璃制造商信义玻璃(Xinyi Glass)。它们的股息收益率接近4%。尽管上周的新闻很可怕,但并非所有中国股票都应当带来恐惧。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