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伦敦金融城为何盯上人民币?

www.creaders.net | 2014-06-26 22:29:36  英国《金融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上周获悉中国建设银行(CCB)被正式指定为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时,十分兴奋。他表示:“在我们的金融世界中,历史性变化少之又少。”他接着说,希望“伦敦金融城推动这一变化,并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这一进展让伦敦拥有了与香港和新加坡竞争的基础设施——迄今为止,后两者或多或少都拥有了自己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目前,伦敦在这个市场中的份额是150亿元人民币(合15亿英镑)——与伦敦金融城深厚的资本市场相比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乐观人士认为它与上世纪50年代伦敦欧洲美元市场(eurodollar market)的发展有相似之处。欧洲美元市场为在美国金融体系之外持有美元提供了可能,并助推伦敦成为金融世界的中心。

  由于英国经济遭遇“信心危机”,英国在1957年加强了外汇管制,欧洲美元市场就是为应对这一局面而诞生的。管制规则禁止英国以外的交易方之间使用英镑交易,伦敦金融城银行的地位很可能会因此受损。作为回应,伦敦的一些银行开始接受美元存款,并用它们向英国国内外的客户发放美元计价的贷款。这个新市场是一种商业开拓,而非监管开拓——尽管大西洋两岸的货币和金融当局均决定不对其进行干预。

  人民币交易国际化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它是一种由政策主导的发展,中国当局设定发展步伐并为市场提供指引。这种发展应该不会给香港(迄今为止是离岸人民币交易的主要市场)带来太多困扰,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有自己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但对伦敦以及中国辖区以外的其他金融中心来说,这种发展的问题可能更大一些。未来几年,决定人民币交易发展轨迹的,是中国当局的开放意愿,而非私人部门对中国资产的兴趣。

  欧洲美元市场建立在美元的主导地位基础之上——截至上世纪50年代末,美元已成为排名第一的国际货币,逾80%的国际贸易的发票都是美元计价的,结算也是用的美元。

  到1970年时,离岸美元的规模达到3850亿美元——美元很容易被吸引到离岸银行。在上世纪70年代的10年里,离岸美元存款市场每年以逾25%的速度增长,从1977年到1987年规模增长了3倍。今天,离岸美元占全部美元资产的四分之一,这一比例是所有货币当中最高的。

  然而,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仍然有限。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推高了中国贸易额中以人民币结算的那部分所占的比例。尽管如此,该比例似乎达到了一个瓶颈,停滞在14%左右。在国际支付体系中,很难看到人民币的身影。

  伦敦别无选择,只能参与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否则,伦敦就会在世界经济重心持续东移之际,错过一波只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但参与的结果是,伦敦金融城只能按照中国当局的金融与货币改革决定设定的节奏走。不过,虽然中国政府依然坐在驾驶席上,但它流露出了新的意愿,欲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向外界的参与和监督敞开大门。

  中国当局的谨慎可以理解。即便是小步迈向开放,也可能催生出要求加快开放步伐的、难以抵挡的压力。过早开放资本账户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的金融流动,破坏中国经济的稳定。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月警告称,即便是取消当前的管理限制措施,也会出台新的“宏观审慎”措施来监管资本流动。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家应该注意这一点。他们的前辈可以放开手脚发展欧洲美元市场。但现在的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交易的管理将会谨慎得多。

  本文作者保拉·苏巴基 是英国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正式名称为“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总监  译者/邹策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