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改革势力将上月11日定为“愤怒之日”并计划举行大规模示威,这让沙特王室万分紧张。因为,要求释放政治犯的示威就在东部的胡富夫地区发生。胡富夫位于规模世界最大的加瓦尔油田附近,在沙特每天的原油产量900万桶中,加瓦尔油田产量占一半以上,达到500万桶。沙特当局担心反政府示威的火种会波及加瓦尔油田,所以胆战心惊。
对于沙特来说,石油就是全部。该国对石油的依赖度非常高,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和政府收入的75%都来自石油事业。就中东产油国而言,石油是力量和国际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可以对西方行使影响力的有力“武器”。中东产油国在第一和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切实体会到了石油的力量。但是,石油对于中东产油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油价上涨,收入就会立刻增加,享受到眼前的利益,但就长期而言,这样会使世界经济萎缩,石油需求减少,因此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说,保持一个“适当的油价”非常重要。
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等方面预测认为,如果油价突破每桶120美元,世界经济就会受到冲击。伊拉克石油部长阿卜杜勒-卡里姆-卢艾比上月22日表示:“世界可以承担的油价水平是每桶120美元。”2008年7月,油价曾飙升至每桶140美元后,世界各国的石油消费大副减少。据分析,沙特国营石油公司ARAMCO上月初公布的增产计划反映了沙特王室想要遏制油价上涨的意志。
沙特实际增产力量受到质疑
中东产油国可以对油价产生影响的力量来自“闲置产能”。也就是说,在新增需求出现时,有能力立刻供应。这种能力是中东产油国介入国际原油市场的力量源泉。但是,随着中东局势陷入史无前例的动荡局面,中东产油国的闲置产能也受到威胁。
中东国家闲置产能的核心是被称为产油国“央行”的沙特。沙特上月8日表示,具备“每日350万桶的剩余生产能力”。利比亚陷入内战并中断每天160万桶的石油生产后,沙特为稳定油价而打出了这张牌。
闲置产能是指30天内有立即投入生产,采油最少可维持90天的能力。再说,是现有油井中可以立刻产出的原油和尚未实现商用化但可以立刻采油的油井产出的石油总和。350万桶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整体闲置产能中占70%.这一数量足以抵消利比亚减少的石油出口量(每天160万桶)以及国际能源组织预测的今年的石油需求增加量(每天150万桶)。
但是,这张牌并未奏效。本月1日,北海布伦特原油的价格达到每桶118.64美元,创下2008年8月5日以后的最高纪录,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也创下30个月以来的最高。《华尔街日报》报道:“这是因为市场对沙特闲置产能的信任度下降。”也就是说,国际社会开始质疑沙特实际增产能力。
沙特也受到中东民主化示威的影响。沙特东部地区不断爆发小规模示威。沙特政府最近公布了规模达1290亿美元的经济扶持政策,目的在于平息这种示威局面。
沙特的油价调整能力可能减弱
如果中东地区的民主化浪潮持续下去,沙特政府今后的财政负担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因为,政府必须不断扩大福利和经济扶持政策的规模。有人指出,这样沙特将很难维持需要数十亿美元的闲置产能。也就是说,沙特的油价调整能力可能会减弱。
除沙特之外,OPEC其他成员国的原油产量对国际油价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据悉,科威特和阿联酋的闲置产能分别为每日30万桶。而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对于增产问题并不积极。也就是说,如果沙特不能作为“央行”发挥作用,OPEC成员国不能发出一致的声音,沙特就会失去控制中东油价的缰绳。石油动向分析机构预测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油价可能会飙升至每桶130到22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