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纳斯达克新规,中概股的催命符

www.creaders.net | 2025-09-05 09:42:22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王赫评论文章9月3日,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宣布上市新标准(尚需美国证监会审批)。这跟中国关系最大,其中规定:对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最低要求为2,500万美元。相对而言,在新标准中,(中国之外)如果选择净利润上市标准上市的公司,其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只提高到1,500万美元(目前为500万美元)。

纳斯达克大幅提高上市门槛,这直接影响着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因为中企主要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截至2025年8月初,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有406家,其中,纳斯达克占比81.53%(331家),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占比分别只有15.27%(62家)和3.2%(13家)。

中企赴美上市的起落

1994年中国第一家企业在美上市,此后蔚然成风,甚至2014年阿里巴巴创下全球最大IPO纪录。但是,部分公司财务透明度问题和2017年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导致市场信心动摇。

2020年美国推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声明它们不是由任何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且若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无法审查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便可勒令其退市。同时,中共严查赴美上市公司,迫使滴滴上市后迅速被下架。这些都严重冲击中概股。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仅有33家中资公司赴美融资,金额为9.31亿美元。另一方面,迄今已有80多家公司从美退市。

这种情况是中共不愿看到的,其实中共恐惧中美经济脱钩。为了不脱钩、拉住美国,中共被迫对美让步,2022年8月与美达成审计协议,同意向美国交出审计底稿。另一方面,调整境外上市备案制。中共证监会2023年修订《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缩短审批周期至20个工作日,取消了多种限制。有数据显示,2024年拟赴美上市企业共有76家申请备案,54家通过,通过率为71%。

这样,2024年以来,出现了低调的赴美上市潮。Wind的统计显示,2024年61家中资企业融资30.20亿美元,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上半年,又有45家成功在美国上市,共计占到美股IPO市场的22%,数量远超去年同期的30家,不过首发募资规模仅约8.7亿美元(不含4家De-SPAC和1家OTC转板),较去年同期腰斩。

纳斯达克新规,中概股的催命符

2020年4月15日,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Chung I Ho/大纪元)

纳斯达克早在2020年即将中国界定为“限制性市场”

对中国而言,纳斯达克的拟议新规,其实算姗姗来迟。早在2020年,纳斯达克就将中国界定为“限制性市场”,即中国属于受当地保密法律、禁止法规、国家安全法律或其它限制美国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获取信息的法律法规约束的司法管辖区域。因此,赴美上市的中企存在着特殊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问责制及信息获取,特别是这些公司处于美国上市监管机构难以获取信息的司法管辖区域内。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纳斯达克于2020年5月18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三份修改提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21年10月批准):(1)新增在受限市场运营的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及合并后融资规模要求;(2)根据审计师资质对拟申请上市公司适用额外且更严格的标准;(3)新增对受限市场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会的要求。

其中,纳斯达克确立了一项标准:要求来自“限制性市场”的公司,须在首次公开募股中筹集至少2,500万美元的资金。所以,9月3日纳斯达克宣布的上市新标准中针对中国的部分,只是重申而已。

纳斯达克警惕中概股“拉高出货”(pump-and-dump)

纳斯达克指出,这次修订是基于近期对交易活动的主动审视,对可能涉及价格操纵与“拉高出货”(pump-and-dump)的行为,必须提升监管强度以防范风险。

的确,这些年来,中概股传出不少丑闻,如瑞幸咖啡被退市。美国投资者也打过多起官司,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支付4.335亿美元而与投资者和解。今年6月,《华尔街日报》曝光中概股“杀猪盘”:操纵股价翻几倍,买家被收割得血本无归。如华夏博雅(注册于开曼群岛,主要提供中国地区的教育服务)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底期间快速上涨,翻了数倍,随后在1月30日爆跌98%。纳斯达克已暂停了华夏博雅的股票交易。对该案调查过程中,联邦执法部门扣押了涉嫌违法所得资金约2.14亿美元,对7名涉案人员提出刑事起诉。

一份交易所文件显示,自2022年8月以来,纳斯达克提交给美国监管机构的案例中,近70%与主要在中国经营的公司的交易有关。

中概股前途未卜

今年川普再主白宫,美中关系再起波澜,中概股的前景也不确定。

首先,白宫发布的“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其中如下三项具体措施直接影响中概股:(1)确保《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覆盖的公司符合严格的财务审计标准;(2)审查外国对手公司在美国交易所采用的可变利益实体(VIE)及其子公司结构,评估其对美国投资者权益的限制和潜在欺诈风险;(3)恢复《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的最高信义义务标准,限制外国对手公司在养老金计划中的投资资格。

其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于4月9日表示,随着美中贸易战升级,若北京不退让,美国不排除将中概股从美国交易所摘牌的可能性。目前,美中关税战2.0只是延长了暂停期,未来如何,一切都不好说。

再次,今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收到来自23个州的州财务长和其他财务官员的信函,要求将中概股强制退市。在2023年联邦政策调整后,旨在让退休基金撤出对中概股投资的立法正在各州议会推进。

第四,华尔街被称为中共在美国的最后一个朋友,对中概股也在做两手准备。突出的例子,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今年第二季度抛售了其持有的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标志着该基金从中概股市场果断撤退。高盛估计,在中美资本脱钩的“极端情况”下,美国投资人可能被迫抛售约8,0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

结语

美股市场上的中概股总市值,一度高达2万多亿美元,现已腰斩。虽然今年以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跑赢同期美国三大指数,但这只是短线操作,中概股的前景仍高度不确定。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之所以现在宣布上市新标准,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更是在考量如何应对美中关系的可能变化。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