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10岁开始存养老钱 专家认为 最划算 网友傻眼

www.creaders.net | 2025-08-07 16:10:11  金融界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在《金融新启航·养老金融透视镜》栏目上表示,养老规划的核心是“时间杠杆”。

阎志鹏用三胞胎案例说明: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10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6年,65岁时账户余额344万;16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9年,最终为293万;25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40年,最终仅280万。“越早启动,复利效应越惊人,20多岁应投资较大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借助年化收益积累财富。”

30多岁需平衡刚性支出与养老储备。“可采用‘30元法则’:每天先存30元再消费,一年就是1万元,30年8%的复利,最终财富可达137.2万。”

然而,上述建议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实际可行性存疑:10岁儿童尚无独立收入来源,储蓄需完全依赖父母支持,这可能给普通家庭尤其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带来额外经济压力。现实中,多数家庭需优先满足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提前为子女规划养老的优先级往往被后置,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10岁小朋友孟繁睿爱上象棋的酸甜苦辣_国家体育总局

收益假设脱离现实:8%的年化收益率被指过于理想化。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普遍低于3%,即便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可能提供更高收益,但实现8%的年化回报需承担较高风险,且在数十年投资周期中保持收益稳定的难度极大。此外,长期通胀可能稀释存款的实际购买力,高收益产品未必能跑赢物价上涨,进一步削弱了收益假设的可靠性。

价值观念冲突:要求儿童从幼年时期便为养老进行储蓄,被部分观点质疑可能剥夺童年应有的快乐与自由,甚至可能过早引发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忽略了不同年龄段的生活重心与心理需求。有评论指出,养老规划应尊重个人生命周期规律,避免将成年人的责任过早转移至儿童身上。

总体来看,阎志鹏的观点强调了"时间杠杆"在养老规划中的重要性,为个人财富积累提供了理论参考,但具体实施需结合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市场环境变化及个人生命周期特点,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目标,方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养老储备。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