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解密国际/市场为何预期美联储将延后降息?

www.creaders.net | 2025-05-11 15:18:09  经济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联储决策小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7日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而金融市场则普遍认为美联储的政策指引偏向鹰式暂停降息,暗示暂停的时间会更久。 于是市场预期Fed于6月降息的机率下降,并普遍预期要到下半年才会降息; 摩根大通经济学者预期Fed要到9月才会降息; 高盛认为Fed今年将降息3码,从7月起降。 Fed究竟透露出那些信息,令各界对利率走向出现如此明显变化?

先看FOMC的会后声明,其中有三处出现文字改动,凡是Fed的长期观察者都了解其中必有微言大义。 第一,声明一开头,就新增了“虽然净出口变动影响数据”这半句话。 所指的数据,自然是第1季美国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负增长0.3%; 但在下文中,仍然陈述“经济以坚实的速度扩张”,显示Fed认为,这是因为国内厂商在关税生效之前抢先扩张进口产品,使“净出口”急剧恶化,才使GDP出现负成长。 但4月之后进口势必急缩,第2季GDP预料也将反弹。 因此声明中加上这半句话,显然是在表明Fed不会因为第1季经济萎缩,就改变现有的审慎立场。

第二,Fed在强调经济展望的不确定性增加时,又多用了“进一步”(further)一词,因此Fed在做利率决策时也将“进一步”地审慎,短期内降息的期望因而消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处改变,就是新增了“并判断失业升高与通膨升高的风险都提高”这半句话,可以解读成Fed认为“停滞性通膨”的风险升高。 经济停滞,应该降息; 物价膨胀,就算不加息,也不应降息。

再看鲍威尔在记者会中的谈话。 针对第1季GDP萎缩0.3%,鲍威尔表示“这有点令人搞不懂; 但我认为我们了解情况,而且不会真正使我们有所改变“。 “了解情况”,代表Fed掌握的信息显示经济仍然“健康”,因此不会改变决策立场。 而且他在记者会上,11次提到观望(wait-and-see)立场,22次用到“等待”(wait),且重申“不急于”降息。

Fed主席鲍威尔在5月决策会后记者会上,对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已经不再闪躲。 美联社

Fed主席鲍威尔在5月决策会后记者会上,对川普的关税措施已经不再闪躲。 美联社

鲍威尔谈话时,对川普的关税措施已经不再闪躲,表明如果已经宣布的大幅提高关税措施持续,可能会造成通胀升高,经济成长减缓,及失业增加。 川普之前一再要求鲍威尔“做正确的事”,赶快降息; 鲍威尔则直接反呛,表示“做正确的事,就是等待情况进一步明朗”; 鲍威尔强调“我们并不觉得必须太急。 我们觉得有耐心应属适当。 当然,当情况演变时,我们能够迅速行动“。

促使Fed偏向鹰派最重要的硬数据,自然是4月就业数据仍然坚实; 不仅单月就业超出预估,且3个月移动平均增加人数也比之前更高。 因此除非接下来的就业数据剧减,或通胀进一步下降,否则6月降息的机率将进一步下降。

其次,川普混乱的关税政策,已使Fed左右两难。 如果太早降息以支持经济,可能加重短期通膨压力,因此美联储必须追踪硬数据,尤其是劳动市场; 然而一旦数据证明就业已明显恶化,则意味着经济衰退的风险将加深。 更有甚者,则是出现停滞性通胀的双输局面。

Fed最新决策仍是按兵不动,川普再度贴文,批评鲍尔是太迟先生(Mr. ...

Fed最新决策仍是按兵不动,川普再度贴文,批评鲍威尔是太迟先生(Mr. TOO LATE),笨蛋一枚。 图为川普2017年11月提名鲍威尔当Fed主席后在白宫开记者会的档案照。 路透

观察鲍威尔主持Fed七年以来的作风,一直都是等到经济数据非常确定后,再快速行动。 例如2021年通胀已明显升高,但Fed一直等到2022年才升息; 又如2023年底通胀已明显下降,但Fed一直等到2024年9月才大幅降息。 难怪川普会说鲍威尔是“太迟先生”(Mr. TOO LATE)。

现在面临两难困境,美联储将如何取舍? 就这次会议的结果来看,目前美联储偏向于抑制通胀为优先,而不采取“预防性”降息来防止经济恶化。 原因之一,是Fed已经在通胀问题上栽过跟头,不愿再次犯错。

联准会5月利率决策,如市场预期按兵不动。 路透

联准会5月利率决策,如市场预期按兵不动。 路透

再从风险平衡的角度来看,由于美国经济刚刚经历过高通胀时期,因此现在就假定消费者及企业界会预期关税对通胀预期只会产生一次性的影响,风险相当之高; 如果美联储降息,几个月之后又因为通胀升高而必须重新加息,对信誉将造成重大伤害。 如果Fed多等待一段时间,看到就业出现明显下降的信号时再大幅降息,对实体经济与Fed信誉的伤害都较小。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