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美国制成本高四成 鞋王崩溃

www.creaders.net | 2025-04-29 21:45:59  自由财经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川普大规模祭出对等关税,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美国运动品龙头Nike也因运动鞋的生产重地全在对等关税亚洲重灾区,包括越南、中国与印尼、柬埔寨等国家,预计在关税重击下,Nike正陷入困境,不仅面临销售放缓和利润率压力,一双新鞋未来最高恐涨“35美元”。

  对于Nike在亚洲的多处生产基地遭自家人关税重击,是否会响应川普政府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此,经济学家彼得·希夫 (Peter Schiff) 指出,Nike在短期内不会将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因为在美国“建厂”的成本,将比关税高出40%。

  希夫指出,美国并不是Nike关注的唯一消费市场,在美国投资生产可能会降低其“在其他不征收关税的国家”的竞争力。而对于Nike这样的公司来说,省下的钱并不足以抵销将制造业务保留在海外所能产生的利润。

  据《纽约邮报》与BBC报道,Nike股价在川普公布对等关税后,股价应声下跌14.44%,成为首波受害的美企代表。市场认为,未来Nike将难逃涨价命运,将转嫁到美国本土消费者,但涨价幅度很难超过10%至15%,否则可能损及消费者需求。。

  据了解,Nike每双球鞋平均制造成本约为18美元,以Nike Air Force 1为例,售价115美元的鞋款若面临46%关税,将增加约8.28美元成本,当成本扩大至一个货柜8000双鞋的规模时,对品牌整体营运将产生庞大压力。

  Nike2024年营收达510亿美元、毛利率逾40%,但扣除营运与税务支出后,净利率仅约11%。Nike在上个月预测,截至5月的当前季度,收入将出现“中等两位数百分比”下降。

  川普关税重击东南亚 Nike成“最大苦主”

  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供应商Nike,其生产集中在亚洲地区、特别是越南,该品牌50%的鞋款和30%服饰在此制造,成为NIKE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因此,在川普宣布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中,亚洲成为重灾区,Nike则成为大苦主。

  分析师指出,在Nike的策略里,自身并不拥有任何制造工厂,主要是透过“外包合约”至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等多家具低成本生产的工厂,以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公开数据显示,Nike在全球33个国家拥有285家服装供应工厂(截至2024财年)。这些工厂由68家独立承包商运营,其中许多承包商管理多家工厂。

  其中,越南工厂占服装生产约28%,中国工厂占服装生产约16%。至于柬埔寨工厂占服装生产的15%,另外在泰国、印尼、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等地也有重要的服装工厂,但具体数量较少。

  数据显示,Nike集团里,美国市场为全球收入的核心、达近一半,中国则是营运最快的市场、占全球收入约15-20%,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合计占约25-30%的收入,但未细分单一国家。至于日本也是亚洲重要市场,但销售规模远小于美国和中国,具体销售数据未公开。

  越南沦洗产地中心 欧美运动前三大品牌厂被带衰

  川普政府为了全面防堵中国透过东南亚来洗产地,对东南亚多国课征重关税,其中越南站第一排、遭课46%关税。此消息在运动鞋行业是个噩耗,因为越南是全球多家运动鞋品牌厂的生产重镇,包括美国品牌Nike、Under Armour、Deckers Outdoor,及德国Adidas、Puma,全都聚集在此。

  分析师指出,川普对等关税将对全球鞋类的生产供应链构成重大挑战,这将导致运动鞋品牌商的成本上升、价格上调或利润缩水,也不排除供应商将进行产地调整。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运动鞋品牌前三大,分别为Nike(市占35%)、Adidas(市占15%),Puma(市占7%)。

  专家指出,Nike在越南有64家专门生产鞋类、约制造5成Nike运动鞋,其他则在印尼和中国,分别制造约27%和18%。至于Adidas的生产制造基地主要位于亚洲,越南约占其鞋类生产40%以上。越南为Puma运动鞋的第二大生产制造地、约占全球总量26%,仅次于中国28%。

  据报道,身为川普对等关税最大苦主的,越南面临46%的关税,导致Nike的成本大幅上升。为了应对关税压力,传出Nike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其他国家,例如印度、墨西哥或南美洲或非洲等国家,以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但这些国家的制造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成熟,恐无法立即承接大规模的鞋类生产,且供应链的重组通常需要18至24个月的时间,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美国制成本高四成  鞋王崩溃

  Nike曾尝试机器人制鞋,但该计划在2019年黯然结束。(彭博)

  NIKE曾想用机器在美国制鞋 4年就中断计划

  一直以来,Nike在尝试将部分制造从中国、印尼和越南转移回到北美,但最后只是证明了,美国品牌要摆脱灵活、低成本、依赖大量工人的合约制造商,困难度极高。据报道,因为美国的高人工成本,意味著美企必须以机器取代工人,这对运动鞋行业来说,出乎意料的难。

  《华尔街日报》指出,川普将关税视为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一种方式,但Nike将生产从亚洲转移出去的艰难历程,却是一个“警世故事”。

  据报道,Nike早就想用机器在美国制鞋,摆脱完全依赖亚洲大型工厂和大量廉价、熟练的工人手工缝制布料、黏合鞋底的传统制鞋模式。该公司在2015年起雄心壮志的投入数百万美元,试图在这个高度依赖人工的行业里实现部分自动化。

  Nike向曾帮助苹果在德州建立了一座复杂的工厂来生产Mac Pro的美国制造商Flex寻求协助。Nike的目标是,到2023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的生产基地制造数千万双的Nike运动鞋。尽管该工厂仍将拥有数千名工人,但将远远少于亚洲生产相同数量运动鞋所需的工人。

  据参与该计划的一些人称,如果Nike计划成功,将成为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典范。

  报道指出,这项努力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机器人很难处理制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柔软、黏糊和有弹性的零件,而鞋材也会根据温度膨胀和收缩。在机器制鞋的过程中,没有两块鞋底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这家工厂的生产从未达到原先设想的自动化水准。随著制鞋量增加,工厂员工人数增加至5000人、约为最初计划的2倍,人力成本也高于越南同样规模的劳动力。

  专家指出,鞋子与汽车或iPhone不同之处,款式几乎持续不断地在变化,人类工人可以适应这样的挑战,但对机器来说却很困难。因此,到了2017年,Flex公司的投资者开始对不断上升的成本感到不满,开始质疑为什么一家电子制造公司要涉足制鞋业务,最终,Flex和Nike在2019年初结束了这个计划。

  分析师指出,当时Nike看到可以以更少工人制鞋的时空背景是,中国的劳动成本上升,加上3D列印等制造技术取得进展。现今,在川普总统的新一轮关税威胁下,有可能促使Nike等品牌重新思考要不要将制鞋业带回美国,并再次尝试产线自动化。

  市场认为,Nike在美国进行机器制鞋还是有可能实现,只是过程不会轻松,需要足够的资金和耐心和时间,毕竟上一次的经历“确实让人清醒”。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