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美关税战陷入僵局之际,200多只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再度面对可能被摘牌的风险。中概股会迎来新一轮退市潮吗?哪些股票受冲击更大?谁又能接住这波中概股出走的流量?
中国茶饮品牌霸王茶姬4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成为美股“中国茶饮第一股”。与此同时,市场人士开始猜测哪只股票会成为留在美国的最后一只中概股。
他没有进一步说明美国会否采取行动,但这番言论加剧投资者对中概股前景的担忧。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杰富瑞金融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发表报告,评估在美上市的200多家中资企业的退市风险。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总市值达1.1万亿美元。
分析师认为,川普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迫使中概股退市。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下令交易所将中国企业摘牌,或直接取消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注册资格。SEC还可动用紧急权力暂停交易,或禁止上市企业采用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在这类架构下,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通过在境外成立一家公司,使得外国投资者可以买入公司股票。
高盛报告指出,近几个月来,没有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的中概股,表现大幅落后于同类股票,这表明退市风险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中概股若没双重上市 在美退市将蒙受损失
根据评估,目前有27只中概股有资格但没有在港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包括拼多多、满帮、富途、传奇生物和唯品会等行业巨头。一旦它们被迫在美退市,投资者会因为无法把手中的美国存托凭证(ADR)转换为香港股票而蒙受损失。
老虎证券市场策略师黄佳仁接受访问时分析,除了没有双重上市的中概股,一些具有军方背景的企业也面对较高退市风险,可能重现2021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被纽交所摘牌的情景。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补充,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等负债率较高、现金流为负的股票可能受到更大退市压力。此外,流通股份较少的小盘股更容易成为政策打击目标。
此前,在美中概股经历过至少三轮大规模退市潮。2010年时,东方纸业、绿诺科技等中企接连被揭露存在财务造假行为,遭监管机构勒令退市,引发中概股信任危机。仅2011年,就有超过45家中概股公司遭做空机构狙击,导致股价暴跌。
第二轮退市潮始于2015年,当时中国A股火爆,包括分众传媒、世纪佳缘、奇虎360在内的中概股纷纷“海归”,以获得更高估值。据统计,当年有超过30家中企计划从美股退市,超过此前四年的总和。
到了2020年,瑞幸财务造假案再度引爆中概股信任危机,中美审计监管分歧加剧。美国要求在美上市外国公司接受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计检查,否则将面临退市。中国也加强对出海上市企业的数据安全审查。在这一背景下,贝壳、知乎等多只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滴滴在纽约交易所挂牌仅一年便黯然退市。
虽然中美监管机构2022年底就此达成协议,暂时缓解中概股退市风险,但这项阶段性协议如今可能因为关税战风险而再次破裂,令中概股重新面对被除牌的压力。
分析:本轮退市潮影响较可控
与前三轮退市潮相比,分析师认为新一轮退市潮即便发生,影响也更为可控。这主要得益于上一轮退市潮期间,不少企业为避险而转向港股或A股双重上市。
王宗豪指出,在2021年和2022年期间,退市担忧导致中概股平均减少22%。不过,如今多只大型中概股都已双重上市,这些股票的港股平均占比在过去三年增加30个百分点,达到总市值六成左右。
杰富瑞分析师石玎玎等人也在报告中披露,集团涵盖的中资企业认为在当前法规下被除牌的可能性不大。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医药为例,这家2021年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指出,即便被本轮退市潮波及,影响也远小于三年前。
在中国对美国加征的高额关税予以强硬反击后,川普当地时间4月22日松口说,对华关税将大幅下调,并再次呼吁北京与华盛顿就此谈判。
两国资本市场脱钩加剧 中企出海融资道路坎坷
虽然退市潮影响可控,但王宗豪警告,中美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将继续令中概股承压。
比起眼前的退市风险,中概股更大的危机或许是,随着中美资本市场脱钩加剧,中资企业今后出海融资的道路更加坎坷。
1992年华晨汽车在纽交所挂牌,开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浪潮。30年后的2022年,中国网约车巨头滴滴在中美监管角力下退市,被视为两国金融脱钩的标志。绿专资本统计显示,同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数量从2021年的41家锐减至12家,首次公开售股(IPO)融资总额同比暴跌97%至4亿美元。
尽管2024年中概股挂牌数量回升至61家,但平均IPO融资额仅为5000万美元,远低于2021年超过3亿美元的水平。
美国收紧对中国投资限制的同时,中国也加强对出海上市企业的审查,尤其在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官方更鼓励企业转向港股或A股上市。
黄佳仁说,近两年中国经济面对较大下行风险,加之地缘政治风险升高,也让投资者对营收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顾虑更多,中企也担心在美国上市拿不到高估值。
但他预计,美国市场短期内仍将是中国企业出海上市的首选。“尤其是对于科技股公司,在美国上市通常会拿到更高估值,也更能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美国市场的成熟度、流动性和活跃度,都让它难以被取代。”
香港伦敦等金融中心 准备迎接中概股流量
中概股从美国退市的靴子还没落地,全球其他金融中心已在准备迎接这波“泼天流量”。反应最快的便是背靠中国大陆的香港。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13日撰文指出,他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
有统计显示,2018年至今年4月共有31家中概股赴港上市,实现在美国和香港两地挂牌,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在尚未回流香港的中概股里,不乏市值超过50亿美元的明星企业,其中仅拼多多一家的市值就高达1400亿美元。
晨星亚洲股票研究总监陈丽子受访时分析,美国财长贝森特关于中概股退市的发言,将导致更多中企考虑在美国以外市场挂牌,并促使更多中概股回流香港,令港交所坐收渔翁之利。
中企回流港股,代价有估值降低和成交量下滑。彭博社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的美国存托凭证日均成交额都远高于港股成交额;百度的美股日均成交额高达港股的三倍。
不过,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这两家新能源车企,通过在港活跃成交量弥补估值差距,令同期港股日均成交额超越美股。
陈丽子补充,企业在哪些市场更受投资者青睐,也和所处行业有关。例如中国跨境快时尚巨头希音(Shein),可能就更倾向于在美国或英国上市,因为服装公司在这些市场能获得比香港更高的估值。
美国宣布下月起终止从中国大陆和香港邮寄的小额包裹免关税待遇,重挫原本计划赴美上市的希音。市场消息称,希音准备改道伦敦挂牌,并已获得英国监管机构放行,目前在等待中国监管批准。
英国财政部长里夫斯接受英国《电讯报》访问时,对希音在英国上市表示支持,并指官方努力让英国成为更具活力的上市目的地。
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国公司在新加坡重新注册或设立总部,以规避中美脱钩加剧导致的地缘政治风险。一些企业也在新加坡上市,例如2022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电动车企蔚来。
新加坡市场对中企吸引力较低
不过,新加坡市场资金池太小、流动性偏低,叠加上市公司面对严格监管,向来是外国企业到本地挂牌的阻碍。
为提振本地股市活力,新加坡去年8月成立证券市场检讨小组,并在今年初推出50亿元证券市场发展计划和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对在本地首次上市或第二上市的企业提供连续五年所得税回扣,简化招股书要求和上市流程等。
老虎证券市场策略师黄佳仁指出,上述措施有助于增加本地股市吸引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加坡市场体量和美国仍相差甚远,也不具备香港近水楼台的优势。“从地缘政治角度考量,中国政府更鼓励企业到香港上市。”
陈丽子认为,尽管新加坡政府正多管齐下改善本地股市交易流动性,但提升活跃度非一日之功。“和香港、深圳以及上海相比,新交所目前对中国企业还缺乏吸引力。”
稳股市提升战略地位 A股能否收复失地?
4月初全面升级的中美关税战,令中国A股一夜间跌掉此前三个月的涨幅,今年来官方提振股市的各项措施打了水漂。
A股4月7日遭遇“黑色星期一”后,“国家队”迅速进场托底,监管层也加码信心喊话。中央汇金、中国国新、中国诚通等国资背景公司相继宣布增持中国股票资产。中国央行也承诺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另有一批央国企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增持、回购计划,巩固投资者信心。
截至星期五(4月25日)闭市,沪深300指数收报3786.99点;尽管过去三周来持续回升,但至今仍未收复4月7日当天的失地。
随着关税战陷入僵局,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2023年以来,国常会第三次对资本市场发展作出明确要求,也是首次将“稳股市”置于“稳楼市”之前,被视为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的政策信号。
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引述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策略首席分析师李立峰的说法称,面对贸易战带来的诸多不确定,高层呵护股市的及时发声与资金注入,能够缓冲外部冲击对资本市场的传导,避免市场情绪过度反应导致的非理性抛售,同时向全球表明决心与实力,提振各方信心。
专家:减少贸易摩擦 应将产能从量转为质
但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受访时指出,贸易战不仅重创市场情绪,也会对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和前景带来实质冲击;大环境因此受到的冲击,难以通过信心喊话或国家队救场弥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星期二(22日)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警告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显著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一些宏观指标不如预期,包括股市在内的市场资产价格很可能下滑回调。
沈萌分析,与美国爆发关税战前,中国与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冲突也在升级,根本问题是当前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难以为继。要减少贸易摩擦,就应该通过倡导高附加值产品,将产能的量转变成质。
他坦言,中国经济体量太大,转型升级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就难以改善市场基本面。“就算官方降准降息,或是中美展开谈判,预计也只会为股市带来短期利好,无助于长期健康发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夜之间,中国遭遇致命打击 |
2 | 波音撂狠话 中国3航空公司1动作立马打脸 |
3 | 习秘密派出求和团 被发现后恼羞成怒 |
4 | 高度警戒:比中美关税战更大的雷,就要爆了 |
5 | 重磅会议习“消失” 军权攥在他手中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美国是基督徒国家.司法部启动 | 木秀于林 |
2 | 懂王赢麻了:他打来电话了,欧 | 随意生活 |
3 | 谁能告诉我,中国人和中共究竟 | 蒋大仁勇 |
4 | 万维坛里的一个反川小丑 | 胡亥 |
5 | 说说狗杂种胡亥 | 爪四哥 |
6 | 快讯:川普彻底认怂,中美贸易 | 爪四哥 |
7 | 川普有没有抛弃乌克兰? | 施化 |
8 | 体检 | 双不 |
9 | 中美贸易战:一图胜过千言万语 | 爪四哥 |
10 | 有趣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1361 | 随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