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最赚钱地铁公司”——深圳地铁集团的中期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92.9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涨50.95%(但仍明显低于2022年同期的119.75亿元),可净利润亏损高达37.93亿元,前所未有。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折射着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深远影响。
深圳地铁自2009年转亏为盈后,除2015年外(该年营业额51.934亿,净利润亏损18.392亿),年年盈利。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是罕见的。但从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看,亏损也是有迹可循的。
2009年,深圳地铁全年客运量1.36亿人次,营业额7.7369亿,净利润5.1772亿,总负债137.5亿,总资产400.4亿,资产负债率34%,经营态势甚好。10年后,2019年的业绩堪称史上最好,全年客运量17.7亿人次,营业额209.9亿,净润利116.67亿;而该年总负债和总资产分别为1489.42亿和4227亿,资产负债率35%。
但2020年后,就转折了。疫情爆发,深圳地铁2020—2023全年客运量波动较大,可营业额总体是持续增长的(2021年例外),但问题是利润大幅下降。2020年尚维持在110亿的高位,为什么之后3年断崖下降,2023年只有5.5亿了,2024年上半年就巨亏了呢?
从财务数据看,有两大原因。第一,营业成本剧增。2017年—2023年,营业成本分别为90.05亿、101.91亿、142.94亿、134.72亿、133.39亿、210.59亿、219.11亿。2022年和2023年,成本就跃升到200亿以上了,2024年上半年也居高不下。对比历史数据,这很不正常。如果不是深圳地铁经营管理水平在这期间显著扭曲,就是深圳地铁的经营环境急剧恶化。
其二,激进扩张。2019年—2023年,深圳地铁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膨胀,分别增长了1.69倍和2.66倍,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55%,较2019年增加了20个百分点。这导致财务费用从2019年的25.73亿猛增至2023年的43.81亿,接近翻番。
同时,深圳地铁投资收益骤降,2019至2023年,投资收益分别为117亿、116亿、64亿、67.87亿、47.98亿,2023年的投资收益只有2019年的41%,下降幅度之大惊人。其中,深圳地铁对万科的投资最有戏剧性。2017年,深圳地铁入主万科,从华润、恒大等10家企业手中收购了万科29.38%的股权(32.43亿股股票),花费约66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45亿元(利率为当时的5年期基利率,超过4.5%)。深圳地铁的综合持股成本为20.47元。开始几年,万科势头不错,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深圳地铁2017年至2022年累计获得的万科分红192亿元。但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万科股价一路下滑,截至2024年9月12日收盘,万科报收于6.31元(市值仅700多亿),深圳地铁损失惨重(其所持万科股票市值现仅约200亿),被万科套牢。
在上述两个因素的直接作用下,虽然从营收规模来看,深圳地铁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但从2021年起,净利润大减。2023年财报上净利润还有5.5亿,如果扣除政府财政补贴7.3亿,净利润则负1.8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直接爆雷,巨亏37.93亿。
业绩恶化,严重影响了深圳地铁的融资。例如,8月26日、27日,深铁集团分别发布2024年度第一期、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相关发行公告文件。这两笔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分别为15亿元和14亿元,期限均270天,拟全部用于发行人偿还有息债务。不过,仅两天之后,8月28日,深铁集团便再次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公司决定取消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调整后的发行安排另行公告。
深圳地铁这次亏损的性质,与2015年截然不同。2015年净利润亏损18.392亿,有很多偶然因素,当时深圳地铁还走在上坡路上,2016年就换亏为盈了。2024年上半年的巨亏,则是趋势性因素在主导。
众所周知,地铁价格政府有管制,地铁公司不靠卖票赚钱(而是普遍亏损。例如,深圳地铁称2024上半年轨交建设运营的收入与成本间存在约13亿元的缺口),而是走的TOD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合用途”。深圳地铁赚的是在轨道交通站点上方开发房地产和物业的钱,通过“轨道+物业”、“站城一体化”,已构建了写字楼、商业、酒店、广告传媒等多种产品体系。
可问题是,2021年起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楼市下行深不见底,经济大盘动摇,TOD模式很难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