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经济评论员菲利普·埃斯坎德(Philippe Escande)周四在其专栏中对比了中国的通货紧缩和欧美的通货膨胀并表示,“与欧美相比,中国给人的感觉是它在倒立着行走”。
菲利普·埃斯坎德写道,曾经,欧洲的孩子们想象着地球另一边的澳大利亚人应该是倒立着行走的。他们很好奇:澳大利亚人怎么能做到倒立行走的呢?
今天,在地理上,中国并不和欧美国家对立,但是,和欧美相比,中国却给人一种处于倒立状态的感觉。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选择维持高利率以遏制正在艰难下降的通货膨胀时,中国的问题却完全相反:怎么样才能让物价上升呢?
5月份中国的制造品出厂价格连续第20个月下降,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1.4%,4月份则是下降2.5%。根据北京当局的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是小幅上涨了0.3%。彭博社认为,消费价格的这一小幅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集体服务比如能源、水和交通价格的上涨,而不是家庭消费的增加,中国的家庭消费仍然受困于房地产危机和就业市场的萎靡不振。接受彭博社询问的经济学家们认为,2024年中国的通胀率应该在0.7%左右,而不是政府的官方目标3%。
在中国寻求物价上升的同时,在地球另一边的欧美国家,物价下跌却是做梦都想的好事儿。其实,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同样致命,因为通货紧缩促使人们推迟购买并降低企业的利润,最终会让工资下降,进而削弱民众的购买力。所有这些都是不利于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的士气的。
为了对抗通货紧缩,政府有两个武器:一是帮助企业出口,二是通过援助计划促进消费,比如对购买电动汽车给与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