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命运的回旋镖

www.creaders.net | 2024-05-23 14:50:02  炒股拌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有小伙伴给我看了张图,说从日本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看,感觉人生处处是周期啊。

如果在1990年之前入行的话,基本赶上了日本金融行业的上升周期。

整个行业在快速扩张,吸纳的就业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升职加薪空间也很大。

如果你是在1991年泡沫破裂之后入场的话,那么你得职业生涯和你的前辈,基本就是两种命运。

不仅会遭遇行业收缩带来的裁员和发展停滞,而且在行业收缩期你的薪资待遇也是往下走的。

时代红利和行业命运的变迁,有时候就是这么捉摸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被命运的回旋镖击中。

在增长的时代红利过去之后,那些很多在过去生活里,人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会变得稀缺又可贵。

事实上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如果赶上了周期的尾声进去,那基本就是在大清朝亡国前进宫做了太监的节奏。

这张日本金融行业就业人数图,对一个行业周期变化的诠释体现的就非常明显。

而这种周期变化作为底层规律,用来解释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衰变迁都是有效的。

01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日本的金融行业的从业人数,是到了1960年代中期之后才爆发的呢?

这原因也简单,因为到这个阶段日本才完成了基本的积累,老百姓手里有点钱了。

其实不管是金融又或是地产,都是需要老百姓有一定财富积累,才能进入景气周期的行业。

要知道金融的生产资料主要是钱,老百姓手里有点闲钱的话,才能去银行存钱。

老百姓手里余钱多了,存到金融机构的存款也就多了。如果这个阶段经济又在高速发展,自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就会旺盛。

而衣食住行四件事里面,人们也只有吃饱穿暖之后,才会有余钱去改善自己的居住和出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买房买车。

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房地产投资开始在大众普及,价格开始爆发性增长。

原因也很简单,超过这个临界值的时候,意味着大家手里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结余。

这时候在衣食住行几个大件里面,基本已经满足和日常衣食上的温饱需要,开始要改善自己的居住了。

等居住条件改善之后,人们又有了结余就会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这个时候汽车市场就会爆发。

你可以回忆一下这个历程,是不是过去二十年我们国家老百姓衣食住行几个阶段的满足,基本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这种经济规律在全世界其实都一样,作为二战以后后发国家代表的日本,也并不会例外。

02

二战以后的日本被揍成一片废墟,打仗花掉了大部分国民积累的财富,不管是国家还是老百姓都穷的底掉。

所以刚打完仗以后日本的经济虽然也在持续恢复,但是初期的经济恢复速度是很慢的。

原因也非常简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能够循环起来很重要的就是有足够的需求。

要知道生产本身是为消费需求服务的,没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你的产能再大,在和平年代也没有意义。

因为生产--消费--再生产是一个循环,中间的消费环节跟不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就都变成库存,继续再生产下去变得毫无意义。

日本战后老百姓实在太穷了,国内的那点消费需求根本没办法支撑经济的正常运转。

从1950年6月开始的朝鲜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战争开始以后美国人把军需物资的生产放在了日本。

我们知道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就是供需,天量美国人订单的涌入改变了日本市场需求不足的状况。

和军需有关的所有产能,这个阶段都开始变得不足。日本也在朝鲜战争期间,赚到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

不过这个阶段,日本国内发展最快的是重工业。原因也很简单,打仗生产的那些物资和重工业关系更大。

美国人虽然不让日本人造武器,但武器零件、运输的卡车需要大量的钢铁橡胶塑料吧,这提升了冶金和化工业的需求。

大量的重工业投产,就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持吧,所以类似发电和煤炭这类行业又变得非常景气。

再加上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国内生产出来军需物资,需要大量的资源进口吧,所以造船和运输的需求这个阶段也在猛增。

可以说日本国内所有的重工业行业,在这个阶段因为战争需求的拉动都变得非常景气。

03

在战争结束之前,除去军需物资的需求暴涨带来的需求增长,日本的另外一块需求增长是来自出口。

战争期间美国运到日本大量的武器和军需物资。为了不让货船空仓回美国,老美在日本采购了大量物资,带动了日本的出口。

出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因为出口需求的暴增,带动了日本国内的投资扩产需求。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在出口拉动的作用下,逐步转变为投资拉动型成长。

战争结束以后这个势头也没有停止,伴随着日本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日本的投资拉动依然在继续。

因为仗打完以后军需订单虽然没有了,但是这期间日本国内百姓完成了规模不小的财富积累。

老百姓手里有了余钱可以消费,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也就被顺利打通了。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也就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国内的消费开始大幅上升。

单单在1952和1953两年时间里面,日本个人消费这块就上升了近30%。

随之而来的就是产能不足带来的投资扩张,这之后小日子开始进入到二战后经济增长最快的阶段。

因为这个阶段除了出口的外循环部分,内需这块内循环部分增长也很快,等于说内外需都起来了。

讲到这里我们说个题外话,以前总看到说刺激消费。其实相比刺激消费,可能提高老百姓收入更重要。

从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出,消费是不用刺激的,老百姓手里有余钱自然就会去消费,没钱也刺激不出来钱啊。

到了1956年,日本的设备投资名义增长60%,除去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率也达到了40%。

日本经济从这个阶段摆脱了战时产业结构,随着1955年9月加入关贸总协定,开始融入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

之后就是老美开始把国内很大一部分生产加工订单,转移到日本这边来做。

04

之后的剧本和我们国家2001年入世以后那几年的情况,基本上没多大的差别。

日本国内消费和外贸出口这两个引擎,在这之后的几年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也开始快速提高

电气设备,精密机械,汽车以及钢铁、能源和化工这些日本国内的产业,在需求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波接一波的投资,带着天量资金也涌到这些领域。电视,洗衣机,电冰箱在全国开始普及。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日本的中产阶级在这个阶段开始诞生,催生了消费的热潮。

消费的热潮和需求又进一步带动生产,等于说生产--消费--再生产被打通了,整个日本经济开始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可以看出这个阶段日本的经济增速很快,年均增速基本都是超过10%这个水平的。

到196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日本的人均GDP终于开始突破1000美元的水平。

这个数值和我们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2003年,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在经济学界一般会把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

因为人均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

而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跨过这条线之后,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从来带来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05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的时候,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也就是实物消费为主。

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我们会看到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差异变化很大。

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开始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

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会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

同样的,从衣食住行的角度看,这个阶段居民已经满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

也就是这个阶段老百姓已经有点积累了,基本上衣食都已经不愁了,所以开始转向住行的改善。

当时说在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前,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日常吃喝拉撒这点东西,也就是衣食住行里面的衣食。

所以通常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这个阶段整个国内都在大规模的投资,满足日益增长的吃喝拉撒需求。

只有很少部分人因为在这个阶段有了一定的积累,于是开始购买改善型住房并且开始投资。

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房地产投资开始在大众普及,价格开始爆发性增长。

原因也是前面提到的,居民的衣食住行前两者已经得到了满足,大家开始转向改善住房甚至投资房产获利,这不就需求开始提升了么。

从统计数据看,我们国家人均GDP全面超过5000美元,是在2011年的时候。

而国内第一个大城市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是上海,那是在2004年的时候。

所以我们也看到2004年之后上海为首的几个大城市,房地产投资逐步开始流行,房价也逐步开始上涨。

等这个势头扩散到那些二三线城市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以后了,很多三四线城市甚至在2010年之前,房价都没涨多少。

06

在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是最好的信用放大器。央行的3块钱经过房地产信用放大以后,会变成市场上的10块钱。

所以伴随着高速城镇化进程的铺开,金融业的发展也会如火如荼。日本是这样,国内也是这样。

原因也不复杂,市面上钱多需求也旺盛,自然和投融资相关的工作岗位多了,行业需要的人就变多了。

从日本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看就非常典型,在1960年代末日本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开始大幅增长。

原因也不复杂,这个阶段国内企业的投融资需求非常旺盛,再加上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市面上的钱越来越多了。

后面就是伴随着日本的经济增长,金融行业就业人数持续几十年的指数型增长。

这个增长一直都在持续,在1980年代尾声泡沫经济即将破裂之前,依然还在加速增长。

在19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以后,我们看到日本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开始停止增长。

在高位横盘了五六年之后,日本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断崖式下跌。

两三年时间就去掉了三分之一的岗位,之后就是缓慢的向下继续阴跌筑底,到现在又去掉了接近15%。

其实日本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数变迁,在大多数经历了兴衰历程的行业都可以看到。

只不过有些行业的红利期会持续长一点,有些行业的红利期持续会短一点。

但只要红利期过去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行业就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难。

我们国内有个典型的行业是土木行业,很多老土木应该记得,在2001年入世以后这个行业经历了十多年的辉煌。

这个行业先是在01年入世之后,赶上了外部需求涌入国内带来的大量建设订单,之后就是国内城镇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海量需求。

现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发展,国内这部分产能已经处于过剩状态,大多数行业不需要新建搞基建投资了。

国内的城镇化走到目前这个阶段,速度也放缓了很多,可以说不管从外需还是内需角度看,增量的蛋糕都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之前红利期的好日子不再,整个行业的状况都不太好,标志性事件就是设计院开始裁员降薪。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和商品一样,本质上还是供需问题。现在是需求比之前下滑了很多,那么供给即使不变也就显得过剩了。

07

回看日本金融业从业人数的变化,其实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这里面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去选一个供给过剩需求不足走下坡路的行业。

在一个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行业,不管是上升空间还是薪资水平的提升都比较容易。

因为行业需求旺盛高速发展,整个行业处在扩张状态,相应的从业岗位就会不断增长。

而且伴随着业务的高速增长,可能没两年时间你就从一个新手,变成了几个人的小领导,这期间薪资也会提高不少。

但如果你在一个走下坡路的行业,情况基本是完全相反的。岗位需求在缩减,薪资水平也在下滑。

只不过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遇到除了少数新兴行业,各个行业的需求都饱和的阶段。

这时候就会比较难受,因为大多数行业需求饱和之后,多数普通人根本就找不到有潜力和机会的行业和就业岗位,奋斗也就没有抓手和希望。

日本当年从热血沸腾的昭和男儿,变成现在死气沉沉的平成废宅,本质也是这个原因。

有时候想想,人生处处是周期。你赶上了快速发展的年代,也就赶上了经济上行周期机会最多的那段。

等这个年代过去了,你可能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和那些上行周期出来工作的人同样的机会。

之前很多人可能有个源于经验的错误认识,那就是自己是小镇做题家,靠寒窗苦读进了大城市。

之后赶上中国入世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这期间找工作、结婚买房,在大城市扎根生娃,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张文凭。

他们也希望孩子能把自己的路径同样复制一遍,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面对的是需求旺盛但供给却相对不足的状态。

这个阶段物资相对短缺,住房相对短缺,人才也相对短缺,这些都是曾经客观存在的。

这期间有的人赶上了入世以后的制造业红利,有人赶上了互联网红利,有人赶上了房地产红利,也有人赶上了金融泡沫的红利。

这期间只要你赶上了某一波红利就能获得祖辈没法获得的财富,如果再胆子大点敢加杠杆又运气好没爆掉的话,那更是泼天的富贵了。

在这个增长红利持续释放的短缺时代,一纸文凭确实可以获得不少红利和富贵。

这导致很多人都对这富贵和红利的来源理解错了,这东西不是你那张文凭带来的,而是经济高速增长以后带来的。

而现在是供给过剩的时代,手里有文凭的人才过剩,商品和工业品生产过剩,大多数城市的房产也过剩。

过剩的原因也很简单,总需求是有天花板在那边的,但是供给却因为扩产能不断上升。

供需经历了过去二十年已经完全逆转了。

这一点在就业领域,也体现的很明显。记得前段时间看社交媒体上说,有小朋友哈佛毕业回来考公的。

这在我们十来年前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基本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哪有人藤校毕业,还跑回来考公的。

不仅如此,今年就连上海街道这边的街道招个社工,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虽然这类岗位从学历要求看可能没那么高,但如果你看录取比例的话基本都在100:1的样子了,可以说非常热门了。

不少一线城市好学校录用的老师,学历也是肉眼可见的提高,这点在前几年在深圳这类城市,其实已经体现的很明显。

这两年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感受也很深。因为我除了自己手头的那些事情,还在给世界500强公司做点咨询工作。

看看招进来新人的简历之后,感觉自己还好毕业的早,算是吃到了发展的红利。

不然现在像我们这种普通985211毕业的,可能在这种大公司根本都没办法找到工作。

尾声:

过去两年时间,我们一直说机会在于找到增量,现在比较遗憾的的是,有增量的行业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而且即使是有增量的那些行业,相比以前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比如说最近一两年时间,我们能看到相对比较有增量红利的新兴行业,可能也就剩下人工智能这块了。

而人工智能这种行业,属于资金和智力密集型行业,要么你有雄厚的资金,要么你有过人的天赋。

要是二者都比较一般的话,别说去做行业投资没办法入门,就连想在这个行业找个工作都很难。

可能对多数普通人比较现实的,一个选择是出海去和外国人卷,毕竟相比而言海外卷的程度会低一点。

如果你家里条件很差学历不高主要做体力活,或者说普通家庭读书成绩还行但又在国内卷不动,可能最好的选择还是出海卷。

如果有能力就自己出去卷。如果自己害怕就加入大型国企去海外的工程队,或者跟着国内制造业工厂出海都是不错的选择。

尤其对于那种普通家庭没啥积累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出海到发达国家和外国人卷就出去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性价比相对会更高。

同样的工作赚钱相对更多,工作压力和付出的劳动时间相对比较少,买房相对收入水平没那么贵。

另一个是看看家里有什么资源,这个阶段能站在家庭积累的资源上面努力,相对来说可能会容易一点。

另外就是经济增速发展慢下来以后,可以尝试发展个自己比较拿手的兴趣爱好。

一方面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陶冶情操打发时间。另一方面说不定把自己的爱好通过自媒体传播,还能吸引到同频的人。

慢慢聚集的人多了,关注你的人多了,这个爱好说不定也能变成自己谋生的方式。

你看短视频平台上那些打桌球钓鱼的kol,不是很多都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赚钱养活自己了嘛。

当然了,现在做这个事情还是以作为兴趣爱好打发时间为主,因为靠这条路谋生最近两年已经变得非常拥挤了。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