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中国人应学着像德国人一样消费

www.creaders.net | 2024-02-22 21:53:03  德国之声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经济学家沈凌认为,中国人应学着像德国人一样消费,像美国人一样投资。他指出,中国经济想要内循环再平衡,一个重要的手段应该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人们消费。让高强度的996降下来,回到八小时工作制的原有轨道。“这一点德国就做的很好,不愧为马克思的故乡。”

过去我在饭局上聊到德国,常常学着《围城》里面高松年校长的口气“兄弟我在波恩的时候……”,如今中国日新月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很多地方已经早就超越了德国,慢慢地,兄弟我在波恩的岁月越来越不值一提。我儿子这些新留德华们反而多了一句口头禅:“德国药丸(要完)”,来讽刺德国铁路的不准点,政府办事的低效率,和物价高企质量下降的困顿。

不过,我始终隐隐觉得,德国还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过去,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来自于生产领域。比如如何造一辆优质汽车。从破破烂烂的桑塔纳起步,中国构建了完整的汽车生产链,不仅如此,还弯道超车,在电动车领域有隐隐约约超越德国BBA的迹象。我们从彩电冰箱起步,购买日本欧洲的生产流水线,现在全球家电领域的著名品牌很多是中国的,原来我喜欢的索尼东芝,都几乎消失不见。这些进步固然非常值得骄傲。全世界看,其实也没几个发展中经济体能够在三四十年间获得如此巨大的进步。 

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人似乎不善于消费。从宏观数据看,疫情前的2018-19年为例,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而同期美国的数字是67.5%,欧盟日本都是53%,与之相反的是储蓄,中国居民储蓄的GDP占比超过20%,而美国仅仅是10%,日本欧盟大约在7%左右。 

在中国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的时候,低消费而高储蓄,依赖于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应该说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公开秘密”,值得自豪。但是当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以后,因为资本收益递减,继续低消费而高储蓄,未必一定能够带来高增长,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其实,消费虽然不能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带来动力,却能够在两个方面有助于经济的平衡和发展: 

首先,消费实际上是一种个人偏好的有效投票表决。政治民主是一人一票的,经济民主则是用货币投票的。市场经济需要消费来引领投资和生产。我们大家都不在家做饭,而跑去餐厅吃饭消费,可能是因为餐厅的菜做的好,家里面复制不出来。所以,我们在餐厅消费与否,就激励着餐厅老板去改进烹饪技术,完善餐厅环境,提高卫生标准。如果我们大家都上班996,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甚至于像有的中国企业一样搞封闭公关,那么就算工资再高,也没时间去餐厅吃饭,对餐厅这个服务行业来讲,就没有提高质量扩大生产的激励,对经济增长也就没有了有益的正反馈。 

现在中国的消费占比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的服务业消费低。比如中国服务消费占比26%,而美国55%,欧盟日本大约40%,大致而言就是消费占比的差异。所以中国经济想要内循环再平衡,一个重要的手段就应该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让高强度的996制度降下来,回到八小时工作制的原有轨道上去。这一点德国就做的很好,不愧为马克思的故乡,共产主义的发源地。 

其次,消费占比的增加,意味着高科技行业的高溢价能够通过不同的产业链接扩散出去,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从而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社会环境。德国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发达的产业也就是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比如汽车,主要利润来源地是中国市场。如果从中国赚到的巨额利润只停留在BBA内部的话,德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就会相当严重,毕竟德国理发师和出租车师傅的技术并不比中国同行高多少,他们凭什么赚取高工资呢?于是一方面德国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提高了市场劳动者的最低收入水平,另外一方面通过发达的服务业,BBA员工去理发去度假去餐厅吃饭,让普通劳动者获得了收入,减少了社会分化,分享了BBA的技术溢价的好处。 

当然,投资方面中国更加应该注意效率,这一点更加值得学习的榜样是美国。美国的储蓄率并不高,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从结果看,最近二十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颠覆性的高科技都发生在美国,这些高科技的出现,无一不是资本投入的结果。资本不仅假政府和大学之手投在基础研究领域,而且推动着高科技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从而诞生了所谓的股市七姐妹,不断创造着资本传奇。

反观中国,节衣缩食用低消费高储蓄换来的投资,因为行政力量的干预,主要被配置在了生产效率比较低的国有企业部门。另外一方面,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又缺乏严刑峻法以至于骗盗猖獗,从而难以产生真正的高科技企业。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最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华为,还以自己不上市为荣。这和美国七姐妹对比,是何等的讽刺?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