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高层近日将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协助制定2024年经济成长目标,《经济学人》指出,中国明年的经济状况不仅将比今年更不乐观,甚至陷入“新平庸”(new mediocre)泥淖,原因在于中国积重难返的房地产市场。
文章说,若不先考量中国的房市低迷如何结束,便不可能思考经济将如何增长,而中国低迷的房市也显示中国的财政安排必须有“新常态”。该低迷已伤害土地销售,切断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使他们更难以支撑旗下企业与融资工具的债务,正如评级机构穆迪所说,这些负债正在“结晶”。
中国中央政府希望防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任何债券爆发彻底违约,但也不愿广泛纾困,虽然中央政府任何的协助恐削弱公共财政,但拒绝协助恐付出高昂的财政代价,因为违约将削弱对国家金融系统的信心。然而,文章说,不管发生什么事,中期而言,中国房市注定萎缩。
中国官员开始谈论“新三样”,亦即电动车、锂电池与再生能源三大产业。然而尽管这些产业充满活力,但规模相对小,根据高盛银行资料,“新三样”仅占中国GDP的3.5%,而房地产部门仍占GDP 23%,即使“新三样”每年扩张20%,也无法弥补因房地产低迷而导致的GDP损失。
新三样也不如房地产部门的劳动密集。房地产产生了蓝领工作(营建者)与白领职业(房屋仲介与银行人员)的有用结合。从一个产业过度到另一个产业可能使工作与职涯变得难以预期,而此劳动市场的不确定性恐抑制中国消费者的支出,随著年龄增长,中国消费者总是趋于更加保守。
文章说,多数分析师预期明年中国的经济成长为4.5%,中国决策者或许接受这是经济的“新常态”。中国现在处于通货紧缩笼罩、企业与家庭贷款需求疲软的局面,如果中国的决策者无法采取更多措施提振需求,恐无法去除通缩,进而侵蚀企业获利、增加债务负担,并加剧消费者的悲观情绪。
正如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所言,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许多经济体“成长缓慢、举步维艰”。他们深陷“新平庸”,亦即低信心、低增长、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经济恶性循环,中国或许发现自己重蹈该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