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局的房地产政策,让外界看得有些云里雾里。本文先谈两个数据。去年11月,当局出台“金融十六条”,要介入市场,力度相当大,甚至罕见地开出了金融机构的“免责条款”,“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但实际效果呢?
11月2日,央行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了一个历史性的大逆转:2023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下降0.2%(《纽约时报》称这是自2005年中国开始有可比记录以来的首次)。房地产贷款增速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低于各项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减少333亿元,同比少增8821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表1),2012—2022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都是两位数增长。即使泡沫破裂的2021、2022两年,都还是增长的。偏偏“金融十六条”之后,变成负增长了。金融机构到底是不买当局的帐,还是看穿了当局的真实心理而阳奉阴违呢?
问题来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什么跌落如此呢?并非银行惜贷、不贷,而是老百姓不愿买房、还提前还房贷,致使楼市下坠至今不见底。换句话说,无论中共各级政府如何蛊惑、出招,大多人持币过冬、不上场了。而且,烂尾楼的受害者群起维权,强制停贷,迫使当局不得不作出些让步。
再看第二个数据。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数据: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今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5%,商品房销售额89070亿元下降4.6%。
这说明中国楼市下行不止,当局介入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基本程度失效。
大家知道,2021年下半年楼市泡沫破裂,当局先作旁观、没多介入,后看大势不妙,急忙干预,但市场情绪完全变了,预期崩盘。
不过,当局对此似乎并不很在乎,另有打算。这突出体现在两个地方。
其一,10月30日至31日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有相对较多文字提及房地产,立足点都在所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要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云云。
其二,“国务院14号文”对未来房地产的模式做了初步勾勒。文件正名为“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宅的指导意见”,今年8月25日由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9月1日正式印发,传达到各地方政府,要求住建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央行、金融监理总局等多部门配合协调。但是,相关消息直到10月26日才由陆媒《经济观察网》披露出来。
“14号文”称有两大目标:一、 在大城市(共35个,几乎覆盖了大陆一、二线主要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提高其总供给比例(市场占比目标约为60%),将主导住房市场;二、商品住房,市场占比目标调整为40%左右(目前高达80%-90%,远超欧美)。
“14号文”一经披露,舆论哗然。第一,就在“14号文” 正式敲定、出台之际,当局推出一系列所谓的楼市松绑政策,比如“认房不认贷”, 在以往的“金九银十”房地产促销旺季吸引民众购房。这些购房者高位接盘,被认为是遭当局愚弄、收割的最后一批韭菜。
第二,“14号文”确立的政策目标,等于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投下了原子弹。有分析人士说,如果这个规划实施的话,一线城市房价将跌一半,二三线城市将跌九成,未来中国将有九成房地产公司可能破产倒闭,所有中国人的金融资产都会出现大幅缩水的情况(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在70%以上,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0%左右),影响之广没有人能够逃脱。
当局如果强推“14号文”,将导致什么后果?目前尚难估量。但是,“14号文”的爆炸性、摧毁力,是没人否认的,当局等于在自己的脖子上又套了一根绞索。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骄横数次手指拜登:跟他说一下,同传.... |
2 | 中国大政策来了!很多人的好日子结束了 |
3 | 43岁范冰冰现状:头发白一半 未婚单身无人 |
4 | 北京传达强硬信号!川普的人设恐怕会被打破 |
5 | 恨意竟到这种程度!中国官媒撒弥天大谎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