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中美斗的缩影?对腾讯说不!亚马逊“翅膀硬了”

www.creaders.net | 2022-09-08 09:54:00  GameLook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自媒体GameLook文章:2019年8月,《星际战甲》母公司乐游科技正式宣布与亚马逊合作,共同开发一款基于《指环王》IP的MMO端游。当时,许多人对这款MMO抱以厚望,认为以乐游在《星际战甲》所展现的品质,外加背靠亚马逊这个土豪,双方肯定能做出一款不错的产品。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项目仅仅诞生不到两年,便迅速夭折。去年4月,亚马逊突然宣布取消与乐游合作开发的《指环王》MMO。而就在这一决定拍板前半年,腾讯刚以14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乐游。

当时,亚马逊只是委婉地表示,乐游被腾讯收购后,“自己无法继续维持开发这一项目的条款”。这一说辞随即引来了外界对于两家巨头合作的种种质疑,甚至衍生出了不少阴谋论。

而在最近,亚马逊游戏总裁哈特曼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再次透露了更多关于《指环王》MMO被迫取消的内幕。他表示,命运多舛的《指环王》项目在腾讯介入后变得“非常复杂”,因此亚马逊决定退出。

其中,一个主要的障碍是关于Middle-earth Enterprises的条款,该条款允许Middle-earth Enterprises这家拥有《指环王》IP所有权的公司,在合作伙伴被收购的情况下终止交易。而当腾讯收购乐游时,Middle-earth Enterprises就已经决定停止项目。而值得玩味的是,Middle-earth Enterprises作为版权方、也于今年8月被海外游戏业的“并购狂魔”Embracer Group收购。

然而,双方也并非没有努力争取过,哈特曼透露亚马逊与腾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谈判,双方都试图为这款MMO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最终亚马逊还是选择退出。

“当然,我们也许可以与腾讯合作去做事,但我认为双方作为公司而言都太大了,无法真正成为合作伙伴去共同开发这款游戏。所以我们决定最好不要在该项目上一起工作,尽管我们试图一起解决问题,但我认为这拖得太久了。”哈特曼说。

腾讯血亏,中美巨头交锋端倪初显

回看《指环王》MMO被迫取消,这起事件当中最受伤的一方应当是谁?毫无疑问是腾讯。

从《指环王》MMO被传出取消至今,腾讯一直都没有公开对此事做出回应,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揣测一下腾讯的心理。当初,腾讯花了14亿美元的大价钱全资收购乐游,外界普遍认为是为了全球火爆的《星际战甲》。

但在GameLook看来,当时乐游从Middle-earth Enterprises手中拿下《指环王》IP改编权的消息已经在业内流传,而作为游戏行业的龙头,腾讯肯定提前有所知晓。换句话说,腾讯在此后大手笔收购乐游时,必定会将后者对《指环王》IP改编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收益考虑在内。

而同样是作为万亿巨头,亚马逊自然知道腾讯的心思,但对于《指环王》这块肥肉,要拱手让人显然不可能。要知道,亚马逊为了发掘《指环王》IP的市场潜力,可是投入了高达4.65 亿美元的预算,来打造号称史上最昂贵的美剧——《指环王:力量之戒》。

即便是不考虑此前的投入,亚马逊对于腾讯插足一事自然也有所忌惮,毕竟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即对懂欧美玩家的了解,并非不能胜任游戏的开发指导工作,而腾讯一进来就要接管开发,自然触动了其敏感的神经。

更何况亚马逊对进驻游戏行业如此坚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巨头以后注定会成为对手,尤其是在亚马逊实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其对游戏开发发行流程的控制欲只会越来越强,这一点与腾讯的意志显然是相违背的,毕竟一山不能容二虎。

而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美国巨头与中国巨头合作破裂也不是首次了,此前网易与暴雪合作研发的《魔兽世界手游》也被迫取消。令人好奇的是,无论是网易还是暴雪,都没有过多去谈及该项目被迫取消的原因,只是回应道“两家依旧维持着很好的关系,这只是一次意外个案”。

但是,当这种意外又一次在另一家中国巨头腾讯身上上演的时候,个中缘由难道不值得人深思一番?

亚马逊入局游戏业,从电商巨头到游戏菜鸟

亚马逊最初与游戏圈结缘是2008年。彼时,亚马逊刚刚收购休闲游戏发行商Reflexive,在此之后,其在游戏业的投入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亚马逊真正亲自涉足游戏行业是在2014年,而目标则是应用商店。2014年,亚马逊主动向安卓平台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不仅将自家刚刚推出不久的Amazon AppStore上传到了Google play上,还特意在商店内对APP和游戏做了区分。

但后来我们知道,尽管在电商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隔行如隔山,转战到游戏赛道的亚马逊显然并没有那么容易取得成功,旗下的应用商店也在与Google play和苹果AppStore的竞争下没有太大起色。

眼看应用平台生态难以建立,2017年,亚马逊又开始琢磨从直播赛道切入,并以9.7亿美元的高价从Google等竞争对手手中,抢下了海外知名的游戏直播平台twitch。亚马逊CEO贝索斯坦言,Twitch搭建了一个新型流媒体视频平台,有利于缓解亚马逊游戏业务尴尬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收购twitch的影响并非只陷于收购的双方,而是导致了全球直播行业大动荡,甚至间接加速了腾讯对于斗鱼、虎牙两大游戏直播平台的投资及后继的合并计划。虽然最终斗鱼虎牙合并因“意外原因”暂停,但也标志着游戏直播平台烧钱补贴跑马圈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除了游戏直播外,亚马逊也亲自做游戏。2016年的TwitchCon大会上,亚马逊首次公开了旗下正在做的三款新游戏:《Breakaway》、《Crucible》和《新世界》。后来,外界将此称为“三部曲”。同时,亚马逊还开发了一款名为Lumberyard的3D游戏引擎,定位服务3A大型网游。

但后来事与愿违,三部曲中有两部在研发过程中夭折,最后真正留下来的只有MMO玩法的《新世界》。好在这款游戏初期表现不错,去年9月28日上线后便在Steam爆红,当天在线人数即破50万。次日,《新世界》再下一城拿下Steam平台冠军,并在10月3日实现了Steam 91.3万玩家同时在线的纪录,替亚马逊打出了漂亮的第一仗,强劲势头直逼WOW,不少媒体甚至喊出了WOW要凉的论调。

可惜的是,《新世界》并没有逃离“魔兽世界祭品”的命运。继出人意料的迅速蹿红后,《新世界》没能继续拉高游戏在线人数,发布一个月后却迎来了另一个更意外的结局:短期内玩家的大量流失。

据SteamDB统计显示,上线一个月后的10月29日,游戏的Steam在线人数仅为37.7万人,相较最高峰值减少59%左右,且连续几周人数持续下跌,最终跌出在线人数榜TOP 15。此时,外界从数据上推断,普遍认为《新世界》流失了75%用户。

无论这个推断正确与否,其最终并不能否定《新世界》人气下滑的事实,以及亚马逊在做游戏上的失败。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成为欧美市场MMO王者

亚马逊什么时候再次以游戏厂商的面貌重回大众视野的?我想应该是《失落的方舟》开始爆火的时候。

在游戏三部曲全部失败后,亚马逊开始转变身份,以投资的形式为优秀的游戏做发行,而由CF母公司SmileGate研发的《失落的方舟》就是其十分看中的一款。

亚马逊是《失落的方舟》在西方市场唯一的发行商,这款暗黑风MMOARPG《失落的方舟(Lost Ark)》欧美服今年2月在Steam上线后,不到24小时其在线人数便突破130万,不仅成功在Steam夺冠,更成为Steam史上同时在线人数第二高的游戏。

当时,许多人认为《失落的方舟》会重蹈《新世界》的覆辙,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失落的方舟不仅维持住了开服以来的高热度,偶尔会把《CSGO》、《PUBG》等成熟产品压在身后,而且至今仍保持在steam在线人数榜头部,大有活成长线产品的趋势。

可能有人会认为,从游戏性来看,玩家之所以会买单基本上都是作为开发商的韩国人的功劳,跟做发行的亚马逊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这款游戏能如此火爆,恰恰就是因为亚马逊对开发内容的宝贵建议。

亚马逊游戏部门副总裁克里斯托弗·哈特曼,以及工作室业务运营和玩家体验负责人劳拉·斯图尔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失落的方舟》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亚马逊从《Crucible》的失败案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并根据自身对欧美玩家的了解,对游戏进行了必要的改动。

斯图尔补充称,为了面向欧美玩家推出《失落的方舟》,亚马逊的发行团队还需要重新设计其付费系统——韩版《失落的方舟》为玩家提供了大量内购选项,比如允许玩家在与最终Boss战斗前购买高级装备,却也因此被一些玩家指责“吃相难看”。

“我们花时间调整《失落的方舟》的模式,使它符合西方玩家的期望值,不会让任何人感受到付费压力。”斯图尔解释道,“在游戏中,玩家能花钱购买的几乎所有物品,几乎都可以通过游玩赚取虚拟货币来获取。”

虽然无法得知当时韩国人的心情,但老实说,对于拥有多年MMO研发经历的韩国人而言,亚马逊这个一款MMO都没成过的门外汉前来指点江山,肯定会让自己感到不爽。但有时候反转就在一瞬之间,原本由韩国人自己主导、搞得半死不活的《失落的方舟》,反而在听了亚马逊的建议后活得滋滋润润。

从中你不难看出,这些原本在亚洲开发者看来只能在主机领域蹦跶的欧美巨头,即便是转战到了不熟悉的网游领域,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而成为对手,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