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巴菲特讲的两个故事 说穿了赚钱并不难

www.creaders.net | 2019-12-02 18:53:07  腾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巴菲特有一段充满人生哲理和财富智慧的超级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事实上,巴菲特所谓的“滚雪球”,就是形容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来实现财富的惊人积累,其中,很湿的雪,形容投资的年收益率要很高,很长的坡,形容的是复利增值的时间要长。

  以下分享巴菲特所讲的两个关于复利的故事,投资理财,复利思维有多厉害?

  看完这两个故事,恍然大悟;这两个故事会告诉你:投资理财,坚持复利思维,赚钱就不难。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故事源于巴菲特的自述,原本是第一人称描述,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改为第三人称。

  故事一:从2万美元到1000万亿美元

  因为在投资理财上讲过多的复利思维看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巴菲特在1963年,曾尝试用艺术界的一个真实案例来诠释复利的威力。

  1540年,法国时任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4000埃居(法国货币单位),购买了一幅名画。当时的4000埃居,约合现在的2万美元左右。

  假如弗朗西斯一世在之后能够像买这幅名画这样做些踏踏实实的投资,具体而言,就是他还有他的受讬人能够找到一个每年税后复利收益率只需要达到6%的投资项目,那么,截止到1963年,这笔2万美元左右的投资累计收益会是多少呢?答案是惊人的100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法国1963年全国负债的3000倍以上,而这1000万亿全部来自于每年6%的复利增长(用本金2万美元乘以1.06%的423次方,423是1540年到1963年的年数)。

  巴菲特讲的这个故事除了诠释复利思维的威力,也终结了购买艺术品到底是不是一种好的投资这个问题。

  故事二:从24美元到420亿美元

  巴菲特想要强调的是,想通过投资理财来赚钱,需要靠长期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巴菲特想要强调的是,想通过投资理财来赚钱,需要靠长期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626年,曼哈顿岛有一群印第安人,他们将这座小岛卖给彼得・米纽伊特,后者是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的总督,以善于挥霍浪费而臭名昭著。根据巴菲特的了解,印第安人从这笔交易中净落到手的钱只有可怜的24美元,米纽伊特则得到了曼哈顿岛上22.3平方英里的所有土地。

  这个故事巴菲特讲于1964年,按照当时的可比土地销售的价格基础进行估算,曼哈顿岛当时每平方英尺土地价格为20美元,整个曼哈顿岛的土地总价值算下来约为125亿美元。初看上去,印第安人是赔大了,米纽伊特是赚大了。然而,巴菲特做出个假设,假如印第安人只需要能在之后取得每年6.5%的投资收益率,就能轻松笑到最后。

  按照6.5%的年复利收益率来计算,他们当时卖岛拿到的24美元在经过338年的累计增值后,已经价值约420亿美元,而且只要他们努力争取每年多赚上半个百分点让年收益率达到7%,那在338年后的1964年,他们的24美元就能增值到2050亿美元,这种复利的威力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有人或许觉得这两个故事都太理想化了,有些不切实际,然而出自股神巴菲特之口,而且是他三十年多年前就讲出来的,结合他这三十年所创造的复利奇迹,就不得不令人叹服和思考了。

  通过巴菲特所讲这两个故事想要强调的是,想通过投资理财来赚钱,需要靠长期经验和财富的积累,需要发挥复利的威力,也需要一个成型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规划,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现实生活中,一些投资理财者,没有经受过成熟和系统的学习和指导,而是想当然主观看待市场,只想赚钱,而不辨别消息的真伪,不清楚盈利模式,结果自然容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不可不万分警惕,须知,即便是复利这种强大无匹的威力,也还需要时间来发酵呢。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