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6月初曾赴欧出席中欧第八轮高级别战略对话(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政府7月6日执行对华贸易关税之际,英国路透社发布了一篇独家报道,称中方近来在布鲁塞尔、柏林以及北京的会晤场合,曾向欧盟外交官提议,让北京和欧盟“结盟”反制美国。作为交换,北京许诺向欧盟开放更多市场。这篇报道随后被很多国际媒体转载,并逐渐演变为“北京打造反美贸易联盟遭拒”,营造了北京处于贸易战“弱势”一方的印象。
报道引述了5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副总理刘鹤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等中共官员向欧盟提出了这种建议。该报告还有一个基本逻辑:由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的“中欧峰会”将在北京开幕,中共希望此次中欧峰会能够成果丰硕,不再像2016年和2017年那样因南海问题“大打折扣”。
在事关国际局势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中国一直希望能够抢占道德制高点,并因此会更大程度地集结共识,获取其他有关各方的政治支持。但绝对不是以零和博弈的思维,联合欧盟反制美国,更何况欧盟和北京本来也存在一些贸易纷争。明知道欧盟也对北京的一些产业政策存在不满,北京依然寻求和欧盟结盟,结果遭拒,这不是打自己脸吗?北京肯定明白这一点。
无论西方舆论如何意识形态化地包装中美贸易战,中国同其他贸易伙伴强化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战风险与危害的立场不会改变。正如中国商务部7月4日所说,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全面倒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呼吁各国共同采取行动,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所以,路透社对这篇报道的包装明显不妥,其提到的“结盟”(alliance)应该指中国政府近来所强调的“立场的协调统一”。
中国历来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并强调和欧盟在经贸问题上的合作,而且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所以,英国媒体这篇爆料应该有夸张的成分。也就是说,中国最有可能希望和欧盟强化立场协调,发布一个对抗美国贸易战的联合声明,但这绝对不等于双方就此结盟。
最重要的一点是,欧盟也对北京的市场开放程度、产业及货币政策存在关切。也就是说,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美欧所关心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或者相似。欧洲看不惯的地方,只是美国应对这些问题的手法,即单方面批评世贸组织规则和发起关税贸易战。
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喜欢用合纵连横或纵横捭阖解读中美在亚太乃至全球的战略博弈。对于此次特朗普发起全球贸易战,一些西方舆论自然也少不了“结盟抗美”这一视角。
中国官方媒体自然会将发起贸易战的美国置于全世界的对立面,所以自然会把同样反对打贸易战的欧盟当做统一战线的一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和欧盟就此“结盟”。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包括中国官员私下对话中,绝对不会提到结盟。
之所以被理解为“结盟”,还有一个误解,那就是西方近十年一直认为“中国有意离间美欧”,并利用美欧间隙扩展自己的全球利益。之前的亚投行(AIIB)和一带一路倡议,西方就曾有过这种论断。路透社的爆料明确提到,中国能有此提议,足以体现出中国利用美欧裂痕争夺领导权的“雄心”。
其实,欧盟也是被夹在中美之间艰难抉择。一方面,欧盟的确没有想到,特朗普在钢铝关税之后当真将矛头对准了“自己人”。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尴尬收场,西方裂痕再次加深。加上,北约军费负担问题,美国处处责难,让欧盟一度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欧盟在维护全球贸易秩序方面,似乎又不得不和北京站在一起,协调彼此立场,但同时不得不应对自身和北京的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