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中美科技产业模式日渐趋同

www.creaders.net | 2017-07-06 23:27:12  FT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美两国的科技企业都在迅勐发展,各自的发展之路,又都伴随着与政治以及创始人个性相关的计划外事件。

  未来的互联网集团将是什么样?

  眼下中国和美国这两种模式正迅勐发展,它们也可能会趋同。虽然它们看似有足够的增长空间,但与政治以及创始人个性相关的事件总是如影随形。

  阿里巴巴(Alibaba)上月公布了今年的收入预测,其预测的增幅整整超过预期10%,这一意外的利好消息被投资者认为是对一个有时看上去漫无目的的战略的强大肯定。

  阿里巴巴没有对自己设限,这反映了中国国内经济已为数字创新做好准备,而且其商业文化也不承认边界。与本土竞争对手腾讯(Tencent)和百度(Baidu)一样,阿里巴巴一直对更多商业领域进行投资,以扩张自己的版图,最近一笔投资是对东南亚电商企业Lazada追加10亿美元。

  但对于金融市场,阿里巴巴一直在用心勾勒一幅比外界看起来更清晰的画面。其策略核心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工厂,它从旗下许多服务那里吸收顾客信息,再用这些信息来优化自己的产品,并帮助商家找到更多顾客。

  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多少数据算够呢?以及,到什么程度监管机构会认为太多了呢?

  在中国,这方面似乎没什么限制。阿里巴巴极少面临来自消费者或监管机构的反弹。一部分是因为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可以访问庞大的商业个人信息资料库有着明显的吸引力。只要企业与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这种密切的利益联盟,这种方式看上去就畅通无阻。

  海外市场的情况截然不同。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目光基本看向国内市场,但随着它们转向海外寻求增长,将需要作出显着的调整。而且随着它们在外国市场与地位已经稳固的现有企业争夺机会,它们还需要更精确地设定服务目标。就如目前陷入困境的科技集团乐视(LeEco)所示,试图以一个十足的中国策略打入美国市场注定会失败。

  与此同时,美国互联网企业集团正朝着另一个方向稳步前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谷歌(Google)和Facebook一直在相邻市场进行扩张,收购(或挤出)竞争对手,快速攫取数字广告收入。这种做法创造出了另一种强大的数据工厂。上周,欧洲对谷歌处以创纪录的反垄断罚金表明这种不受控制的扩张将遭到监管阻力。不过数字广告仍仅占广告总支出三分之一,去年为约1750亿美元,为这两大数字垄断寡头留下足够大的扩张空间。

  全面多样化阶段现在即将来临。美国数字巨头们没有停留在它们发家的领域——搜索、社交网络或电子商务——而正在向彼此领域扩张。它们正寻求完善其数字生态系统——用户在此可以获得全方位服务——并保护它们的薄弱领域免受竞争。这也代表它们对向自己开放的潜在市场有着更全面的看法。

  亚马逊(Amazon)已树立了榜样。进入云计算让它有机会成为下一代IT业务的核心玩家。而且亚马逊计划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这将重塑其最出名的业务,将它从在线零售商转变为一家全能商业巨头。

  在乐观主义者看来,这必将带来新的竞争时代。少部分数字玩家将存活下来,凭借广泛而重叠的科技生态系统,无情地争夺优势。按照这一观点,消费者将从大量涌现的创新和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受益。但是全能型企业集团——无论是中国的BAT还是美国的FAAMA(Facebook、苹果、亚马逊、微软和Alphabet)——寡头垄断的前景将让商业世界许多角落充满寒意。美国这几家科技公司已经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五大公司。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快速发展,似乎不可避免地会看到进一步的迅勐扩张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弹。

  对于所有企业集团来说,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所声称的协同效应——哪怕是数据协同效应——不会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而且如果其创始领导人的权力被削弱,塑造了这些企业的强烈创始人个性可能成为其弱点。但现阶段,互联网大集团时代正处于鼎盛时期。  (英国《金融时报》 理查德?沃特斯。译者/何黎)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