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ECB于6月13日正式宣布,已在2017年上半年,将价值5亿欧元(约合5.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美元转成人民币计价资产。欧洲央行ECB首开先河将人民币纳为储备货币,是先进经济社会官方第一次投资人民币,具有世纪意义,也使人民币实质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引起国际社会莫大关注。
欧洲央行的这次行动,国际政经的解读,普遍认为是欧盟国家对中国所抛出,亟想要建立中欧之间更强有力金融贸易关系的橄榄枝。英国《金融时报》就认为,尽管5亿欧元对欧洲央行680亿欧元的外储规模而言,为数很少,但这一举动却十足反映了欧洲地区,对于中国作为全球经济超级大国的接受度,已然在欧盟国家之间不断增高,同时也都普遍渴望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经贸金融关系。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意味着欧洲央行也无法不受大势的影响;即使数额相当有限,却已是一个温和的良好开始。
欧洲央行在声明中称,"近年来人民币作为『全球性的国际货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在2015年将人民币视作『可自由使用货币』并于次年将其纳入SDR货币篮子,使得人民币成为SDR篮子内第五种货币(前四种为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央行的储备资产大约在10.8兆美元。其中一部分是以黄金的形式持有,另有大约1.5兆美元储备是欧元、英镑和日圆计价资产;但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美元计价资产,总值超过了5兆美元,人民币被用作储备货币的额度依然较低。
从这一基本架构上,也足以有效反映出,美国自从20世纪后半叶迄今,作为唯一全球经济超级强权大国的地位,还是尚未受到多大撼动。
2017年1月兴业研究的《人民币国际化半年报》分析指出,全球主要央行对于人民币的储备需求,在可预见未来即将逐渐具体增加。目前全世界SDR总量为1826亿,折成美元仅约3000亿美元;以人民币所占SDR份额10.92%的比例进行折算,人民币由SDR作为收支结算而引起的增配效果,约仅2000亿人民币左右,还是居于次要地位。
国际金融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央行买进的规模不大,但有重大的象徵意义。欧洲央行在外汇储备组合中首度显着加入了人民币资产,正映现出中国经济与人民币国际化,究竟今天已经走了多远,还是深具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政策意涵。(作者 林建山为环球经济社社长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