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为何中国政府突推房价暴涨?

www.creaders.net | 2016-10-06 00:50:25  凤凰国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胥志义:外汇是中国经济的命脉

政府推动房价高企,其目的有多种解读。如解决财政危机,遏制恶性通胀等。最近有一种解读,认为中国房价高企,是政府把超发货币引入房市这个“蓄水池”,以避免汇市崩盘的策略。所以有房市崩盘和汇市崩盘二者必居其一的说法。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可能导致强大的兑汇压力和汹涌的资金外流。当银行账户上那些官员、富豪、甚至中产巨额的人民币存款转变为房屋时,也就消灭了这些人民币兑换外汇的可能。从而保住那象征中国强大的三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


外汇有多重要?中国有20%的农产品、60%的石油需进口;中国工业所需的技术性产品,如飞机发动机,计算机芯片等,对外依存度高达50%;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无不以外汇为支撑。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苹果的手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菲律宾的香蕉,韩国的电视剧,台湾的旅游业,都建立在中国有外汇的基础之上。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多少国外商人虎视端端,中国政府也常常以此对国外商人施压,但中国如果没有外汇,中国人口最多,也不是“庞大”的市场。因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或中国人的在外消费,或中国经济的对外影响,是建立在中国生产的商品,或中国的国外资本收益,能获得外汇的基础之上。

一国外汇储备固然可以展现国力,但获汇能力才是一国经济强大的表现。外汇储备可能上升,可能下降,甚至短期出现国家对外支付危机,却不一定表现为这国经济的强大或虚弱。只要有强大的获汇能力,经济就会表现出强大。因为获汇能力是一国商品或技术或资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技术资本相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体现。

中国经济近三十年获得快速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获汇能力的增强。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改革,充其量只是解决中国民众的一些低层次需求。从九十年后期开始的大规模对外开放,才使中国经济发展真正进入快车道。国外资本技术的进入,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与吃苦耐劳的中国劳动力相结合,把中国变成一个世界工厂,使中国的获汇能力大幅提高。如果说中国经济取得什么发展,不是表现为宽阔的大道,飞速的高铁,林立的大厦,而是表现在获汇能力的增强和外汇的大幅增长。

在中国,谁的获汇能力最大,外企!外企出口的产品占到中国出口产品的60%至70%。中国约有48万户外企(2015年底)。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较先进的管理,且熟悉国外市场,是中国制造业和创汇的主力。没有外企,如何有强大的“中国制造”?如何有为之配套的“卫星”产业?如何有第三产业?如何有房地产业和城市化?在中国,出口产品的制造业中,有几家是国企(剔除合资企业)?可以说,外企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经济现在仍能维持,没有崩塌,关键是东南沿海诸省的支撑。而这些省份的经济无不以外企为骨干。

遗憾的是,外企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遇到越来越强大的市场与体制障碍:A,土地、物流、能源、行政成本的不断提高,正在大幅降低中国外企包括私企的国际竞争力。这种成本的提高,与中国的垄断国企和政府行为密切相关。B,政府不断超发货币,带来人民币内贬外升(或持平)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对出口企业形成双重夹击。通胀性的国内成本上升,与汇率僵化带来产品国外价格相对上升(或持平),逼迫企业要么降低产品的国外价格以维持销路,这将大幅挤压利润,要么在国际上失去价格竞争力。C,缺乏稳定、透明、公正的市场规则,增加外企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中国政府对外企需要时信誓诺诺,不合意时打击连连。使外企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并不是一个适合于长期发展的经济体。

外企撤离中国现在已成趋势,这固然有产业向劳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转移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一个企业的建立,不单考虑劳力成本,还有销售市场、经营环境、法制公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中国毕竟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如果人民收入普遍的、不断的获得实质性提高,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外企的产品,不仅可以出口,还可在中国内销。这也是外资对中国难以割舍的原因。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政府原因。中国的市场环境日趋恶劣,法制公平难以建立、政府疯狂汲纳社会财富,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前景暗谈等因素,已经超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外企撤离中国,恐怕很难阻止。

外企撤离中国,不仅带来社会失业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下降,更重要的是带来中国外汇获取能力的下降,因而带来中国进口的下降。中国已经深度进入全球生产分工。也就是说,中国的很多生产生活资料,必须依赖进口。如果说,中国那些不是必须品的生活资料进口下降(或为保护外汇加大进口壁垒),只是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那么,那些必须生活品(如农产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如高技术产品)进口的减少,将引发社会动乱和中国工业经济的萎缩。中国很可能出现部分物资配给和经济崩盘。

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可以减少汇率因素带来的出口下降,但也会带来资金外流,外储的迅速下降。同时人民币购买国外商品能力下降,政府和国企对外投资能力下降。所以,人民币贬值具有多重且相互矛盾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成本因素比之汇率因素对出口下降的影响大得多,人民币贬值不一定能剌激出口。所以,保汇率,保外汇储备,成为现阶段中国避免经济崩盘的重要之举。但用行政手段保汇率、保外储,进一步损害中国对外开放形象,或加快外企的撤离,造成中国获取外汇能力的进一步削弱。如此恶性循环,不但外储保不住,可能化为乌有,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化为乌有。

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唯一的道路是进行完全市场化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截断政府和国企汲取社会财富的黑手,建立自由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而非是政府不断采用各种政策手段和行政措施去“救火”。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