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走钢索 政府关怀成“毒药”

www.creaders.net | 2016-09-24 21:55:59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下中国的经济走在了十字路口,向上,旧的GDP增长模式难以持久;向下,经济大幅衰退和大失业也不太可能。对于中国的经济,既不乐观但也不用太过悲观。转型路漫漫,但必须警惕政府的过度“关怀”,否则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一杯毒药。

  还能“啃老”么?

  时代变了,继续“啃老”无疑自寻死路,中国GDP的增长模式必须改变。中国GDP的增长对投资依赖度太高,占比接近50%,基本超过发达国家的一倍,同时也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说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国民储蓄率很高的基础上,社会整体属于少消费、多储蓄,储蓄率高了投资才会多。对投资的依赖度太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从2001年到现在,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超过20%,甚至高于疯狂的M2,后者增速在17%左右。如今,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是M2的增速,都已经下降。这说明为了拉动GDP增长,靠这种巨量投资驱动,货币疯狂扩张是难以持久的。而且,其代价也很巨大。

        一旦出现恶性通胀,则货币政策就难以维持宽松,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就会加大。

  无需杞人忧天

  中国从2008年经济开始回落以来,经济下行已经持续8年,并没有出现所谓“崩盘”。

  因为新兴产业大多属于轻资产行业,而出现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大多属于重资产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等,前者投资规模小,员工需求大,后者则相反。所以,尽管这些年投资增速一直在回落,但就业市场总体还是需求略大于供给。当然,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也有关系。

  目前中国还有两大优势,一是潜在增长率的优势,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和可以投资的地方还很多。二是政府调配资源的优势,即中国政府拥有的资产规模是最大的,可以通过优化资产和增加负债来避免经济失速。

  在过去25年里,美国有过两次经济整体性衰退,日本也有两次,欧洲一些国家就更多了。原因就是市场化程度过高,企业不听话,政府控制不了局面。但中国不同,政府的控盘能力很强。

  对中国而言,今年的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去产能、去杠杆,还有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这对于稳定投资和消费都具有积极作用。

  政府演什么角色?

  站在中国改革的视角,要扩大国企的自主权,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培育一个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经济体,来代替政府全能的职能,这已经形成共识。

  中国改革30年财富积累的历史,既不是什么政府集权为代表的中国模式所带来的繁荣,也不是什么“新国企”带来的,而是民间投资不断壮大,以及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功能逐渐收缩所带来的。

  中国的改革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推动,但同时,需要的是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改革,而不是通过改革来强化政府的权力。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忧虑是政府在改革的名义下,不断地把过去已经失去的权力拿回来。

  如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又暗度陈仓,让政府在很多领域的权力死灰复燃,那将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大的硬伤。也就难怪,不少专家在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会有“计划经济”的担忧,就是担心供给侧的改革成为政府集中权力的突破点。

  政府不能走老路,必须放权,相信市场,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可能转型成功,才可能有真正光明的未来。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