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综合媒体报道称,中国“一行三会”的领导12日出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央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共同主办的“2016陆家嘴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
中国央行副行长张涛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服务存在结构性短板,仍有上升空间。其特别强调,要建设与整个金融体系相配套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
“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张涛表示,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维护整体金融稳定而不是保护业内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因此,“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纪律约束。”
他认为,中国信贷市场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应该既有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也有区域性的和社区型的金融机构;既有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也有非存款类的金融机构,还有政府支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克服市场失灵,扩大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周小川的重要搭档,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她在论坛间隙被媒体追堵,问及房产泡沫等问题时,霸气反问记者:“你买的起房吗?”“你觉得房价不高吗?”。
“现在房子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非常闹心的事情”,吴晓灵在谈到货币政策时表示,从1949年-2008年全国信贷30万亿(1人民币折合约
0.1524美元),而2009年-2015年,涨了63万亿。“也就是说我们用了七年时间放了30年的两倍多的贷款。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资产价格的上涨,现在房子已成为所有人非常闹心的事情。所以,货币供应过多了,不是带来物价的上涨,就是带来资产价格的上涨。”
吴晓灵称,现在中国不差钱,过去非法集资,几百万,几千万的数目就已不得了,但现在非法集资,轻而易举就能达到几千万、几个亿。“社会不差钱,差的是把这些钱有效配置到需要钱的经济当中去,我们差的是金融管道。因而解决这个问题,不在货币政策的总量而在于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机制调整,一个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在总量可控的条件下才能做结构调整。”
吴晓灵本次在论坛还谈到,金融产品创新应以满足社会投融资和风险控制的基本需求为主。目前中国金融产品复杂,连金融专业人士都不能完全搞懂。建议用简约透明的金融服务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们在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过程当中,大家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吴晓灵分析称,从宏观上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是经济结构失衡和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失调。从微观上来看是市场主体、企业、金融产品的信用杠杆加大和信用链条的延长。
“应该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没有。中国目前还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如果要把握不好,小矛盾积累会导致大风险产生。”吴晓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