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三个故事,还原青年李嘉诚

www.creaders.net | 2015-07-09 23:19:08  华商韬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


  1942年,战乱中的香港。

  一个寒风透骨的冬夜,为给父亲挣药费而进入一家小厂做工的李嘉诚,继续着一天的工作,把一堆皮带用刀割成车间作业的半成品。

  饥肠辘辘中,看到老板们在暖暖的房间里喝茶谈天的悠闲,再对比自己和重病的父亲的境遇,他突然感到非常的无助、孤独,心生上天不公的怨愤。抑郁和愤怒中,刀割到了他的手,伤口深到可以清晰地看见到骨头。

  呆呆地看着血从伤口流出,由红变黑,再转身看一眼暖室里的身影,14岁的李嘉诚默默从内心起誓——一定不要再做这样可怜的人。

  (二)

  1943年,父亲李经云病逝。兵荒马乱的年代,已从香港回到潮州的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无法赶来。守着父亲的遗体,15岁的李嘉诚暗自流泪,独自面对。

  在亲戚帮衬下安葬父亲后,李嘉诚含泪把生活继续:白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拼命学习知识。一本旧辞海,几张破报纸,自己既做学生,也当老师。

  两年后,日本战败,香港重生。李嘉诚进入一家塑料公司工作。一天,老板要对外发一封信,文书生病请假,只能问职员,谁还会写,字写得好一点。四五个职员一致推荐李嘉诚,老板不放心这个17岁的少年,但也只能试试看。

  信发出后,收信人打电话给老板,对这封信赞不绝口。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相看。此后,他一路被老板从杂工提拔为货仓管理员、推销员直至总经理。

  (三)

  推销员很辛苦,但却是李嘉诚最渴求的工作。唯一的原因:可以快速挣钱。

  为鼓励工厂的推销员做好业绩,老板出台了很有激励的奖励制度。还特别设定了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配套相当高额的奖励。

  在众人议论纷纷中默默的李嘉诚,直奔那个目标而去。人家做8小时,他就做16小时;人家签下一单,他非要求自己签下两单;人家因为被拒绝,被怠慢打不起精神,抬不起头,他被拒绝,被怠慢后,像是被加了油,拔腿就往下一家跑。

  一年下来,他完成了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业绩成为全厂7位推销员中的绝对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倍,也超过其他6个人的总和。

  这样好的业绩让老板欢喜,也让老板忧。一是当初制定政策时,老板自己都认为不会有人完成那么多的业绩,所以才给出那么高的奖励,但现在他觉得给多了,舍不得。二是其他人也对比自己小得多的李嘉诚,要领那么多的奖金很不是滋味。按照制度算下来,李嘉诚挣的,比总经理还要多。

  察言观色中,李嘉诚看懂了大家的意思。即将到手,也是梦寐以求的奖金,让他转辗反侧,陷入矛盾和忧虑。又一个长夜漫漫后,他一早来到老板的办公室:你不用执行原来那个制度了,按照第二名的给我分红就行。

  1年后,18岁,深得上下欢迎的李嘉诚,被提升为公司总经理。若干年后,谈到做人的忌讳,他说,第一,不要让人仇恨;第二,不要招人妒嫉。

   0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