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世界财经 > 正文  

金融危机已过去5年 全球未来前景渺茫

www.creaders.net | 2014-04-01 21:19:46  南早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量化宽松政策(QE)是全球经济的维生系统,在这个系统关闭前,没有人确切知道手术台上的病人是死是活。

  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五年,所以地区领袖(以及本应更清楚现状的经济学家)拼命想找证据,证明经济复苏近在眼前,这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许多企业高管仍在屏息期待,指望2008年前的经济蓬勃情景能很快重现。

  我有个坏消息:大家继续做梦吧。

  虽然已出现一些「复苏迹象」(至少在美国如此),但严酷的现实是:量化宽松政策(QE)是全球经济的维生系统,在这个系统关闭前,没有人确切知道手术台上的病人是死是活。关闭维生系统的过程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到2016年才会逐渐察觉病人病况如何。

  假设到时候总体情况仍不错,病人仍然存活,而且有可能康复。暂且搁置必须处理的量宽副作用,如贷款支持的虚高楼价和股价,而现时借贷接近零成本。

  除此之外的现实是:无论什么样的繁荣盛况都不会以同样方式重现。 2008年前经济盛景的至少两个关键因素将消失,而我们还未开始思考,失去这两个因素会有何后果。

  我要说的是哪两个关键因素呢?其一被我称之为「中国通缩礼物」,另一个则是人口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即将影响所有经济体,而日本首当其冲。

  首先说说中国的「通缩礼物」:从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到2000年代初,中国对全球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帮助西方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避免了通胀,但鲜有人承认这一点。随著成千上万内地企业向全球市场销售所有可以想像得到的消费品,西方国家一般零售商品的价格得以保持低位。

  西方大买家惯于年复一年的挤压价格,作为与出口商续签生产合同的条件。他们成功了。

  内地出口商议价能力薄弱、成本低廉,而且孜孜不倦地提高生产率,意味着如果外国买家一直受本国劳动力工资逐年上涨的困扰,内地出口商就能年复一年地供应廉价消费品。

  到了200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之处。这样做导致中国劳动力始终处于贫困,而且扼制了国内中产阶级崛起。中产阶级崛起将有助推动消费增长,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自此之后,中国领导人就强制要求出口行业大部分制造商上调工资,每年平均涨幅约为15%。过去六年,中国最低工资已增加一倍多。

  这项政策严重挤压了香港低成本制造商的利润,导致一些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的工厂被迫关闭,也令制造商更加重视提高生产率和效率,并推动经济重心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这对许多香港制造商来说是个坏消息,却有利内地发展消费经济,推动中产阶级兴起。最重要的是,内地压制消费品价格的「通缩礼物」时期终于告一段落。

  通胀将重返经济体系。只有消费经济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复苏,我们才会感受到通胀带来的后果。

  最近在日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让我们意识到人口结构将出现的重要变化。

  据估计,到2035年,日本总人口将从目前的1.2亿人减少到大约1亿人。在这1亿人中,45%年龄将在65岁以上,且8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达到惊人的25%。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只有大约3500万劳动年龄人口,将需要支持大约2500万劳动年龄以下的人口及大约4500万老龄人口。

  如果我现在是个30岁的日本人,预计工资将不变或减少,纳税额却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需要支持近四分之三人口的生活,肯定感到负担沉重。

  我并非故意挑日本的不是,但日本确实是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先锋,而且这一趋势也将以超出我们预期的速度影响香港甚至内地,对我们未来的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我们一直被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转移了注意力,我们忽略了人口结构转变可能导致的重要影响。

  如果说经济盛景确实将会随着复苏重现,那么可能只有65岁以上退休人士、以及需要用纳税人资金支持他们受训的护理人员才能享用。

  很遗憾继续令大家扫兴。

  作者杜戴维(David Dodwell)是Hong Kong-Apec Trade Policy Group行政总监。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5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