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会考验薄熙来 发展中国家怨中国不出头
【万维读者网】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又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向前行进,WTO香港会议的六天五夜,对任何与会者都是一场真正的考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也不例外。
昼夜颠倒的作息表
近150个成员方参与的多边谈判,对谈判人员来说,首先是体力上的考验。
“连续好几天他们(薄熙来等中方代表团成员)都是夜里三四点钟才结束谈判,前天(12月16日)的“绿屋会议”开到了凌晨五点!”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一位成员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绿屋原本指在WTO日内瓦总部里有一专门用于成员非正式谈判的房间,由于该房间铺设的是绿地毯,因此得名。)
自从担任商务部部长以来,薄熙来已经习惯在谈判桌前熬夜商讨辩论,但像香港会议这么长时间、高密集度的谈判并不多见。会议13日开幕后,薄熙来的作息就昼夜颠倒了。
来自会议组委会的信息表明,例行的开幕会、大会发言只是参会部长们活动的一小部分,穿插其间的各类高官会、专题部长会、协调组磋商、双边会谈往往也都需要部长们亲自上阵。而WTO总干事拉米在开幕式上就已经放出话来:“不排除会谈将24小时进行的可能。”
从薄熙来13日的日程安排可以看出其繁忙程度:13日上午参加G20部长会议;下午出席大会开幕式;当晚与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中国驻WTO大使孙振宇一起参加“绿屋会议”。当天的会议持续到次日凌晨三时。
据悉,在6天的会期中,“绿屋会议”的时间累计可能超过了100小时。
演好中国角色
车轮战的谈判和会见带来的体力消耗只是一个方面。如何恰如其分地在自己家门口、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期望的国际形象,更是一个难题。参会代表、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咨询部主任冯军表示,中国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期望甚高,希望中国能挺身而出,替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而另一方面,中国又是WTO的新成员,自身也面临国内贫富差距大的困难。
“这就要求中国既要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又要稳重行事。”冯军说。
会议期间,一种议论在或明或暗地流传:中国要不要站出来,充当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甚至发展成一种埋怨,中国不该在各种场合将发言权拱手让给印度和巴西,而应该勇敢站出来,担当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
与欧美等频频举行新闻发布会相比,中方在此次会议上表现较为低调,截止到18日的闭幕会,一直没有召开任何新闻发布会。但14日当天薄熙来的大会发言成为低调背景下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在这次发言中,薄熙来认为发达国家应该为世界贸易多作些贡献,WTO新成员的诉求应该得到重视,中国反对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再分类。
原定五分钟的演讲时间被延长到十多分钟。演讲结束后,薄熙来又被守在会场门口的记者们围住,侃侃而谈近半个小时,阐述中国关于多哈回合谈判的观点。
从五分钟到十分钟,再到半个小时,一位参会的中国代表评价说,薄熙来此番发言充分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从他的讲话和会后与媒体的交流都表明,中国并非刻意保持低调,只是以一种中国式的方式在会议上表现自己,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除了大会发言,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则是在大量的双边会谈中完成。15日一天,薄熙来就分别与拉米以及日本、巴西、肯尼亚、土耳其、南非、塞内加尔和德国的贸易部长进行了8场密集会谈。
“中国很珍惜这次全面参与WTO规则制定的机会。积极务实地推进多哈回合的进程,力争在香港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就是中国的立场。”薄熙来表示。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