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究竟升与不升? 中美都在付出代价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江皓综合报道:自2003年底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及市场炒作浪潮不断,其中主要的压力来自美国。中国官方的态度是承诺对汇率机制进行改革,但是会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人民币于1994年并轨,人民币兑美元汇价由576.2下调到861.87,实际把人民币汇价大幅下调了50%。自此到1998年,人民币兑美元再下调到827.7;跟着是亚洲金融风暴,而人民币就钉住美元汇率。然而,由2002年到今天,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已经下调了35.85%,对日圆则下调了21%,对其他货币,如英镑等也大幅度贬值。
因此,人民币汇率所谓「保持稳定」只是相对于美元而言。有趣的是对人民币施压的不是欧日等国,而是汇率钉住的美国!从贸易商品结构看,无论人民币如何调整,也不能扭转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也因此有很多人不支持美国的观点。 (万维读者网报道)
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不合理
然而市场上人民币炒作之风不息,问题不在于美国的压力及论据,而是人民币多年来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不合理!
中国自1994年并轨以来就承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是自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中国实际上是违背了原来的制度改革方向。到底有什么理由使中国在汇率改革走回头路呢?
过去三年,中国经济一直维持高增长,包括出口增长分别是22.4%、34.6%及35.7%。中国的外汇储备更大幅地增加,分别是2864亿美元、4032亿美元及6099亿美元。今年首季已达6591亿美元。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很脆弱,特别是加入「世贸」的条件下,这两年是贸易自由化关键的两年,1998年及2001年中国的出口额也出现低谷,因此不能掉以轻心。然而,审视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其中的制衣、电子产品在过去几年的大幅增长都不是以减价达致的,事实上,中国的价格已经无可再低了,反过来,由于适当调整汇率使价格上调,并不会减低竞争力,反会促使厂商提升产品文件次,改善品质,这正是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目标。也有人担心汇率上调影响出口量,以致造成失业率上升;然而,中国出口可以通过开发不同经济水平的海外市场解决问题,更何况广东省去年便出现劳动力不足,也促使厂商非要调高产品品质不可。 (万维读者网报道)
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
当中国对外经济活动走向多元化,例如有境外合资格机构投资者(QFII)可以参与内地的金融市场活动,香港也成为活跃的人民币境外交易市场,任何有关宏观调控政策都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期。例如为了抑压经济过热而调高人民币利率,也造成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压力。而为了维持稳定的汇率,必然妨碍采用宏观调控工具的自由度。香港便是为了维持港元对美元的联系汇率而失去以利率作宏观调控的功能。
也有一个说法是在市场上对人民币的炒卖活动静下来时,才考虑改变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这是倒果为因的说法。市场上出现人民币炒卖活动,是因为汇率偏离了均衡点。拒绝调整汇率只会与均衡点相差愈来愈远,又怎能期待炒卖活动自然消失呢?当然,如果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逆转,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说到底,人民币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升值;而是要建立怎样的汇率制度。无论如何,当世界确定美元已走入另一轮的贬值势头时,面对着经济高增长、国际收支大幅顺差的中国把人民币钉住美元就不合逻辑。其实中国可以按照原来的汇率改革承诺,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由与美元挂钩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包括欧元、日圆等。在开始时只改挂钩机制,不作大幅调整,政府可按照对外经济活动的走势驾驭管理,使人民币更能反映外汇市场的供需情况,为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创造条件,也有助促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美都在付出代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降低了美元贬值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有专家认为,通过廉价进口来压低通货膨胀,得不偿失。
最近两年,美元一路走低。美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2年3月至今,美元总共贬值了16%。美联储在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按照80年代的情况,美元每贬值10%,进口产品的价格就会相应上涨5%;然而眼下的情况是,美元贬值10%,进口产品价格却只上涨了2%。
进口产品价格是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中介桥梁,因为进口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美元最近三年虽然贬值了16%,但是美国的通货膨胀却相对温和。统计数字显示,美元贬值的同一个期间,除去食品和能源产品以外的消费者价格,只上涨了5%。
美联储的研究人员认为,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是解释这种不寻常现象的根本原因。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了让人民币按照8.28比1的汇率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美联储的报告说,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美元虽然贬值,但是美元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其它国家在向美国出口的时候,为了跟中国竞争,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只好忍痛让利,而不会涨价,从而降低了美国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 (万维读者网报道)
美国之音报导,美联储的研究报告说,除了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外,美国进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也是美元贬值对通货膨胀影响减小的部份原因,因为工业产品的价格对汇率波动最为敏感,而工业品在美国进口产品的构成中,已经从70年代的33%下降到了20%左右。
在进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中,中国同样不可忽视。美联储的报告说,过去十年来,美国进口商品里中国?占的份额已经翻了一番??004年增加到13.4%,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制成品。研究发现,在制成品的领域中,美元贬值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减小,跟中国产品份额的增加之间,从数学上计算,存在明显的直接关系。 (万维读者网报道)
中国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早就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非议,最近更成为各种重要金融会议必不可少的话题。欧盟一直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以减轻欧元的负担;美国总统布什不久前也表示,“我们要求中国采取浮动汇率,这样美国才能跟中国进行自由公平的贸易。”不过,美联储的最新研究报告,并没有就中国是否应该立即改革汇率政策的敏感话题表明作者的立场。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国际部主任罗伯特·斯科特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承认,廉价进口商品确实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但是美国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毫无疑问,廉价的进口商品在过去五到七年里减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把保持低物价做为我们的首要经济任务?如果继续鼓励或允许中国保持低估的人民币汇率,美国又要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万维读者网报道)
斯科特表示,通过廉价进口商品来压低通货膨胀,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策略,因为现在美国的贸易赤字继续攀升,一旦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就会引起美元汇率和利率的剧烈调整,使美国经济进一步陷入泥沼。斯科特认为,迫使中国调整汇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都是纠正美国对外贸易失衡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代价:“我认为,美国的进口产品价格有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有必要降低,这样才能纠正美国积累起来的巨额贸易赤字,因此说,进口产品价格提高是其中的一个必然因素。”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